坠胡制作技艺(王氏坠胡制作技艺)

07.jpg

坠胡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主要作为戏剧、曲艺等演出伴奏工具。王氏坠胡制作技艺始于清光绪年间,沿袭三弦制作工艺,并有所创新,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王氏坠胡制作大致分为以下工序:制作琴杆、制作琴筒、蒙皮、挂弦调音、制作琴弓、制作琴把、制作琴头、组装成琴。根据琴筒的不同,分为曲胡和坠胡。曲胡琴筒直径8厘米,长度14厘米,琴身全长88厘米,琴筒前边蒙蟒皮,张两根弦。它的低音区醇厚略带沙哑,中音高音清脆洪亮。声音穿透力强,音色接近人声,主要用于戏曲伴奏和独奏,四度定弦,演奏技巧与二胡近似,擅长滑奏。坠胡琴筒直径11厘米,长6.8厘米,前口蒙蟒皮,共鸣箱较三弦的琴鼓略小,两面蒙以梧桐木薄板。使用江苇竹制作的马尾弓拉奏,音色纯净、柔美,宜于表现优雅抒情的曲调。

08.jpg

2015年,坠胡制作技艺(王氏坠胡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