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晚,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出品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蔡文姬》在南京江苏大剧院精彩上演,河南歌剧6年来首次登上中国歌剧节的这一专业顶级舞台,一代中原才女蔡文姬的动人故事化为音乐深深打动金陵观众。
“回首相望兮,岁月蹉跎催人鬓发白;一句承诺兮,一生真情相守;泣血为墨兮,抒不完家国情怀……”悠长婉转的旋律和情深意切的唱词,让观众如痴如醉。当晚的演出,2000多个座位的江苏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这座于今年夏天刚刚投入使用的剧院规模仅次于国家大剧院,也是南京最先进和人气最旺的剧场,而多次夺得全国大奖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蔡文姬》,则为这座华美的剧场带来了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开幕以来的首场重磅演出。
历史突破,河南歌剧首度亮相中国歌剧节
歌剧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一直拥有众多拥趸,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新史诗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歌剧节是政府主办的全国性歌剧领域最高级别艺术活动,始自2011年,此前两届分别在福州和武汉举行。第三届中国歌剧节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于12月16日在南京拉开帷幕,同时,无锡、常州、徐州也设有分会场,此次歌剧节,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3台优秀剧目经过层层筛选受邀参演,参演剧目题材多样、名家荟萃,数量更是为历届之最。
其中,既有《马向阳下乡记》《有爱才有家》等现实题材作品,也有《松毛岭之恋》《青春之歌》等革命题材作品和《木兰》《蔡文姬》等历史题材作品;既坚持以新创为主,也鼓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经典民族歌剧作品的重现;既有中国歌剧作品,也有外国歌剧作品。
而在16日的开幕式暨歌剧演唱会之后,来自河南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蔡文姬》即被排在首场重磅亮相,于18日、19日晚在江苏大剧院歌剧厅连续上演,足见各界对于这部剧的看重与期待。该剧艺术总监、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董事长张振中在演出前告诉记者,此前,河南歌剧还从未登上过中国歌剧节的舞台,此次不仅实现了一次很有意义的突破,也是展示河南歌剧风采与中原文化的一次好机会,“《蔡文姬》被安排在首场,有一些压力但更多的是动力,我们河南歌剧很有信心,也一定不负众望!”
荣誉等身,《蔡文姬》再接再厉再登顶级舞台
自信源于这部在中国歌剧界早已闻名的《蔡文姬》已经过多次大赛考验与多年舞台的打磨,口碑和奖项双丰收。
《蔡文姬》是文化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2016年亦曾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摘得银奖,同时,也是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2015年度“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和河南省文化厅2015年度重点创作剧目。
蔡文姬的故事曾经被搬上过戏曲和话剧舞台,也上过大银幕,但作为歌剧演绎还是第一次,该剧也在创排之初就集中了强大的创作和演出班底,历时三年精心打造,并特邀关峡、刘麟、王湖泉、汤沐海、黄楷夫、韩春启、廖昌永、王庆爽、陈静、孙砾、张英席、张海庆等国内知名艺术家加盟。
“我第一次接触这个题材时,心里就知道有了,因为我知道蔡文姬太有故事了,历史和生活成就了蔡文姬,生活给了她磨难,也让她名垂青史。”该剧编剧、著名剧作家刘麟早前接受大河报采访时表示,为了写好这部戏,自己不仅反复品读《汉书》,还仔细研究了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将它们糅进创作。
而这部剧的幕后打磨也是惊人的,导演王湖泉曾向记者透露,《蔡文姬》脚本前后修改了十多个版本,精益求精到了极致。“中国歌剧常被国外同行调侃是话剧加唱,《蔡文姬》尝试打破这种状况,尽可能地压缩道白,进行符合中国实际与国际潮流的探索。”王湖泉说。
虽然《蔡文姬》已经“荣誉等身”,在国内众多歌剧作品中脱颖而出,此次成功跻身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仍然让主创和演员们感到兴奋。12月16日一早,170多人的庞大演职员队伍即从郑州乘坐大巴赶赴江苏,当天抵达南京后不辞劳顿立刻投入排练、走台,特别是舞美团队几乎连续四天不休息,一些演员也是带着伤病坚持来宁演出。
“这是河南歌剧史上的第一次登上这个舞台,虽然时间正赶上舞美中心和各个团最忙碌的时候,但无论如何我们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把最能代表河南歌剧水准的最好的演出呈现给观众!”蔡文姬的扮演者、女高音歌唱家、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歌剧团团长陈静说。
流传千年,中原才女故事打动金陵观众
八朝古都开封,一位东汉才女的传说至今流传,乱世中被匈奴掳走,身在塞外,为左贤王生儿育女,后被曹操重金赎回重归中原,嫁给董祀,遵父愿续写汉书。爱情与别离,家国与使命从未在一个人身上迭加得如此沉重,何况是女子?蔡文姬已经成为中原文化中一个传奇性的符号,其故事多次成为文学、戏剧表现的主题,歌剧《蔡文姬》以她的曲折身世为故事原型,以东汉末年的历史变迁为时代背景,围绕“文姬归汉”这个历史事件展开叙述,通过蔡文姬与匈奴左贤王的爱情演绎,体现了中国各民族渴望和平、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的由衷愿望。
歌剧《蔡文姬》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联合监制,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倾力打造,河南省歌剧团、河南交响乐团、河南省舞蹈团担纲演出。全剧分为六幕,序幕《诘地问天》、第一幕《烈火诗魂》、第二幕《情满霜天》、第三幕《铜雀传书》、第四幕《旧怨新愁》、第五幕《文姬归汉》、第六幕《青史千秋》。以激越雄浑、深沉悲愤、灵动抒情的音乐风格贯穿全剧,故事情节典型、人物形象鲜明,强调语言个性化和抒情性特征,舞台美术简介性和写意化特色,突出全剧的艺术气质,文化特色。
全剧深深植根于河南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着重于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量。而在这些宏大主题之外,歌剧塑造人物却未脸谱化,对蔡文姬、左贤王、董祀等角色的刻画颇显功力。比如当董祀历尽艰辛踏入匈奴找到蔡文姬,蔡文姬真的可以离开时,她对懂他爱他的左贤王却又不舍,“对不起,我的夫君,我实在迈不开离你而去的脚步”,为了两个孩子更是一度放弃归念,但先师先父的嘱托终究是她的宿命,当董祀拿出当年的汉服罗裙,分别已在所难免。最终,这场别理却促成了汉匈断剑盟誓,而她回汉后,整理蔡邕遗文,接替父亲作《续汉书》。
《蔡文姬》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重新思考、认识和评价了这位卓越的女诗人、音乐家和围绕主人公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从而赋予《蔡文姬》全新的诠释,在艺术性和观赏性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平。“没想到河南的歌剧这么棒,舞美、服装都是超一流,男女主人公的演唱让人非常享受,台词也拿捏得特别棒!”18日深夜,演出结束后,当地资深歌剧迷X先生在演出结束后激动地告诉记者。
六朝古都南京在近代史上也曾有着曲折命运,蔡文姬故事背后的家国动荡和个人命运也深深打动着当地观众。一名观众感慨:“知道蔡文姬,但不知道她身世如此曲折。这是一个民族团结、民族和解的好故事,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理解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