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看点
产业
戏剧
非遗
郑州市黄帝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常松木。受访者供图 《易经·系辞上》中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与“洛书”,这两幅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神秘图案,是河洛文化的重要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其广泛传播对于河洛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河洛地区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有很多。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洛神传说……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也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神话传说赋予了河洛文化哪些精神内核,对于河洛文化及中华文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9月11日,记者专访了郑州市黄帝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松木。 神话传说是中华早期文...
近日,裴李岗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在郑启幕,记者走进新郑裴李岗遗址,探寻中国早期农业社会的形成
青铜戈。 唐代武士壁画。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新型战机划破长空,“东风”系列导弹运输车浩荡驶过——国之重器,彰显着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 穿越三千年时光,在中原腹地的洛阳,夏商时期,青铜匠人已在炉火中锻造出最早的“高科技”兵器;隋唐时期,漕运繁忙,大运河曾是维系军事后勤保障的动脉。 走进洛阳的博物馆,从一件件静默的瑰宝中,解码这座城市的“军事基因”。 从铜剑到戈矛,看“模块化”思维的萌芽 在洛阳博物馆,两柄古剑静静地述说着过往。一柄属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一柄是战国时代的“繁阳...
从中国放眼世界,“六尺巷”里的“和合”智慧,包含着解决人类纷争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