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堂|韩建业《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以中原考古资料为中心》

111.jpg

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图源韩建业:《略论文化上“早期中国”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以及其特性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和社会聚焦的重大问题。中华文明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综合文化实体,涵盖了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其深厚底蕴与悠久历史,在中原地区考古发现中得到了生动展现。百年来,安阳殷墟、郑州商城、偃师二里头、巩义双槐树等一个个关键遗址的发掘,将中华文明的信史不断向前延伸。

距今8000多年有了文化上早期中国的萌芽,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阶段,地处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与各区域的文化系统初步联结为一个相对的文化共同体;距今约6000年正式形成文化上的早期中国,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二阶段,此时,仰韶文化在晋、陕、豫交界区迅猛崛起,文化交融联系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三层次的文化共同体;距今约5100年,社会复杂化进程加快,进入了“古国文明”阶段,出现了区域王权和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地缘组织,中华文明正式形成;距今约4100年的龙山晚期,夏王朝诞生,进入拥有“天下”王权的夏代和比较成熟的“王国文明”阶段,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中华文明具有“一元”宇宙观和“多支一体”格局,是一种独特的“天下文明”模式。这种模式,连同敬天法祖、诚信仁爱、和合大同等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为其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连续性、吸收多样性并不断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如何才算进入文明时代、文明社会或者国家阶段,有着怎样的标准或者标志?

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有哪些关键节点?

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对探究中华文明起源有哪些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能够连续发展至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22.jpg

双槐树遗址功能布局示意图(图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8月10日下午15:00,由河南博物院、河南广播电视台举办的2024年中原国学讲堂“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系列讲堂第10讲(总第381讲),特邀韩建业教授,为您全方位解读“中原考古发现视角下的中原文明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