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惠兰收徒徐梅兰仪式在郑州举行。戏曲作曲家、评论家朱超伦,戏剧理论家、编导石磊,豫剧“十大名丑”之轩玉亭,豫剧大师陈素真亲传弟子郭美金,豫剧大师阎立品亲传弟子赵玉英,豫剧大师桑振君关门弟子宋凤丽,河南省豫剧三团艺术资料室主任霍萍等专家、艺术家及中青年艺术人才到场祝贺。豫剧小生王派创始人王素君,常香玉大师之女常小玉、陈小香致电祝贺。仪式由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赵培强主持。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惠兰(右)收徒徐梅兰(左)
郭惠兰是豫剧大师崔兰田最早的弟子和重点培养接班人,有“小崔兰田”之称。她不仅完美继承了崔派,而且还为戏曲的守正创新树立了榜样,被专家学者誉为“戏曲及其流派艺术继承和发展的典范和样板”。其代表作有《陈三两爬堂》《三上轿》等。此次收徒是其传承工作的重要一环,她希望将老师传给她的戏都传给弟子。她叮嘱弟子要扎实学艺,掌握真本事,把崔派艺术发扬光大。
徐梅兰出生自梨园世家,主工青衣,系漯河市豫剧团原业务团长、主演,代表作有《卖苗郎》《三娘教子》等。拜于郭师门下是其多年夙愿,她表示绝不辜负老师期望。
现场嘉宾致辞时纷纷表达对崔大师及其流派艺术的尊敬和尊崇,大家高度赞扬了郭惠兰在继承发展崔派艺术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及艺术传承理念与精神,充分肯定了徐梅兰的业务能力及艺术追求。
戏曲作曲家、评论家朱超伦出席收徒仪式并发言
朱超伦:几十年前我的老伴柳兰芳老师对我说在安阳发现了一个唱得非常像崔兰田的演员叫郭惠兰。我说难得呀!尽管目前崔派艺术在河南乃至全国被专家、艺术家和戏迷推崇和学习,但能惟妙惟肖地将其传承给社会大众实在太难得!现在成立派的人多,但成派得有规矩。今天这个就有规矩——她是地地道道的崔派。希望梅兰及专家、艺术家、戏迷朋友都能很好地推崇崔派艺术,让其旗帜高高飘扬。
戏剧理论家、编导石磊出席收徒仪式并发言
石 磊:我今天唯一身份就是崔兰田的忠实粉丝。能有幸参加崔派艺术的杰出传人、崔兰田的大弟子郭惠兰老师收徒徐梅兰的仪式我真是高兴。我有两点感触,一是郭老师早就该收徒啦,因为崔大师用毕生精力为豫剧创下了无与伦比的崔派艺术。她的那种唱、做和仪态独一无二!难得的是她生前就收的有非常杰出的徒弟——郭惠兰老师是当之无愧的非常出色的崔派大青衣。我跟郭老师结缘一是她的名声、艺术对我的吸引,使我早有心仪;二是本人拙作《三娘教子》首演就在安阳,首创音乐唱腔请的就是郭惠兰老师参加的唱腔设计,所以我这个崔派版《三娘教子》的崔派版缘由就是从“郭惠兰”老师这三个字说起的。郭老师是当之无愧的有资格有能力的传人,是原汁原味地传。有这样的传人崔大师的崔派便会延绵不断。我与徐梅兰也有缘。80年代我为漯河市豫剧团排练《麻疯女传奇》时她就是团里非常有名、能挑大梁的演员,很优秀。
豫剧大师阎立品亲传弟子赵玉英发言
赵玉英:豫剧五大流派六大家的所有亲传弟子都应该向郭惠兰老师学习,我们都不年轻了,得赶快收徒把每人所学的流派艺术传承下去。只有把老师的东西原汁原味地教给学生才是真正的传承。
豫剧“十大名丑”轩玉亭发言
轩玉亭:五大名旦六大家这一代老艺人很不容易,她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要想继承下去,说实话年轻人都没有见过,想学只有向大师的亲传弟子这一代学。跟着“录(音机)老师”学只是走了个路数,不扎实。如今这些艺术家大都八、九十岁了,某种程度上还能比划出来。再大一点不能示范年轻一代就不知大师的艺术真谛在哪了。
郭美金:70年代末80年代初,省豫剧一团、二团缺大青衣,都相中了惠兰姐想调她走,但安阳不放。
袁 伟:非常敬佩郭老师的人品,钦佩她的艺术造诣。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多被宣传、重点宣传。
霍 萍:我们那批学生从安阳戏校毕业分到安阳市豫剧一团时都是坐在幕条边听一晚上郭老师演唱,感觉真是一种享受,太棒了。郭老师对人大大咧咧的,没有什么心机,大家都可喜欢她了。那时不兴拜师,要是兴的话我肯定也会拜郭老师。
宋凤丽:郭老师演戏非常细腻感人。她演的是人物,对人物内心刻画非常到位,人物表现淋漓尽致。用行话说就是她能拿住戏而不是戏能拿住她。
东 风:郭老师在很好地继承崔大师表演艺术上又有创新,成为传承崔派艺术的典范。
黄 艺:很高兴崔派艺术后继有人。郭老师深得崔派真谛,她尊师重教,德艺双馨。几十年来为了崔派艺术的传承发展默默奉献。梅兰是我好友,她平易近人、性格豁达,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艺术一丝不苟。拜在郭老师门下她真是选对了门、选对了人,希望她在郭老师教导下艺术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