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豫剧大师唐喜成先生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在郑举行

微信图片_20250101113351.jpg

纪念豫剧大师唐喜成先生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现场

“十生九唐,韵染千秋。”2024年12月30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豫剧院、河南豫剧院二团、河南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承办的河南省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纪念豫剧大师唐喜成先生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在河南省儿童影剧院精彩上演。河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月阳和知名话剧演员蔡小艺主持该场演出。

微信图片_20250101113058.jpg

微信图片_20250101112928.jpg

2024年是豫剧大师唐喜成先生诞辰100周年。演出现场,唐派四代弟子传人悉数亮相,贾廷聚、杨志礼、叶华、颜永江、任家波、冯振庭、杨少龙、郭来喜、袁国营、李素琴、尚延红、杜东友携众弟子分别演唱了唐派名剧《三哭殿》《辕门斩子》《血溅乌纱》《南阳关》《关公与曹操》《汉津口》《战冀州》《屈原》《十五贯》《伐子都》等经典唱段,可谓是精彩纷呈、蔚为壮观,充分展现豫剧唐派艺术后继有人以及薪火相传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101113016.jpg

在缅怀师恩环节,当先生教导弟子的话语再次回响在耳边,现场的唐派弟子和观众们潸然泪下。唐派弟子们纷纷表示,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一定会遵师嘱、承师德,躬行梨园为民演戏,将唐派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微信图片_20250101113102.jpg

最后,全体弟子传人们及现场观众一起激情唱响了唐喜成大师代表作《三哭殿》中“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选段,将专场演出推上了高潮。

微信图片_20250101112808.jpg

微信图片_20250101112840.jpg

演出结束,不少戏迷观众纷纷点赞,“今天真是把唐派的经典看了个遍,很过瘾也很激动,这是唐派艺术的一次精彩展示,也是当今戏曲艺术不断传承发展的可喜现状,优秀的戏曲文化就应该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不断发扬光大下去。”  

微信图片_20250101112918.jpg  

微信图片_20250101113115.jpg

本场演出不仅是对唐喜成大师的深情缅怀,更彰显了唐派艺术一脉相承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充分展现了唐派艺术守正创新的丰硕成果。
为“纪念豫剧大师唐喜成先生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而作
作者:河南豫剧三团副团长 贾高峰
少年出科响八县,
二本声腔盖中原。
开宗立派生角戏,
十生九唐唱梨园。
弟子同心奇迹造,
世界纪录天下传。
百年诞辰观亮剑,
群英荟萃巅峰篇。
640(1).jpg

唐喜成(1924年7月——1993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河南豫剧院二团老一辈豫剧大师,著名的豫剧生行代表人物。河南省剧协理事、河南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主工文武小生、老生,宗祥符调、豫剧唐派艺术创始人,人称“豫剧第一生”。

豫剧大师唐喜成是豫剧“二本腔”(假声)演员。他悉心钻研假声唱法,终于练出了干净明亮、铿锵有力的二本腔,成为唱作俱佳的生角演员,人称“响八县,一拿三”(即生、旦、净三者皆能)。在五十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唐喜成创造性地运用“二本腔”和细腻、真实的表演,塑造了众多正直、廉明、潇洒的生角形象。他的代表作包括《三哭殿》《南阳关》《辕门斩子》《血溅乌纱》《十五贯》《洛阳令》《魂断燕山》等。

唐喜成先生的艺术成就为豫剧生行树立了高峰,他开创了豫剧生行“十生九唐”的唐派艺术流派,艺术造诣成就卓越,成为“一代豫剧宗师”。他在艺术上不断开拓创新,为豫剧生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为戏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喜成先生还先后为阎立品、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李斯忠、牛得草等同行挎刀,几十年如一日参加各种义演,不计报酬地为基层剧团排戏,不遗余力地辅导支持年轻演员。唐喜成先生把自己的毕生心血都交给了豫剧,让唐门豫韵浸润着亿万百姓的心窝,中流砥柱般鼎力支撑着豫剧艺术发展。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唐喜成先生一生践行“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在中原文化的长河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德艺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