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主体验洛阳文化创新实践

1.jpg

国际博主在洛阳体验复原汉服。朱一鸣摄

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网发起“我在中国的72小时”洛阳行活动,吸引来自德、澳、法、俄、新、瑞、韩七国的文旅博主参与。

通过博主们的探访、体验与社交媒体的实时传播,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创新表达吸引了海外受众的目光。

澳大利亚博主安心冉在中国研习古代文学。活动中,她身着专业复原唐代胡姬妆造,在定鼎门拍摄视频,获得上万点赞。安心冉感叹:“这些精致又还原的妆造什么时候才能登上国际舞台?”

德国博主海雯娜痴迷李白诗词。她身着精美汉服,在天堂明堂自拍,配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视频获得200多万浏览量与8万点赞,评论区化身为诗词大会,网友纷纷用洛阳相关的诗词名句“接龙”。海雯娜用河南话感慨道:“古代中国因开放而先进,当代中国也因开放而富强。能在这里穿上汉服游览,真是特别‘带劲’!”

韩国博主大柱是美食爱好者,品尝过洛阳特色美食浆面条、牛肉汤和烩面后,他在社交媒体上描绘了自己眼中“舌尖上的洛阳”,吸引众多美食爱好者热议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新西兰博主莱莉拍摄72小时体验Vlog,完整呈现汉服妆造过程,并分享了欣赏十三朝汉服秀的震撼。她坦言:“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唐朝了解得更多了。”

法国博主Titi的体验则充满巧妙的“法式”注解。他分享了在牡丹瓷博物馆体验捏制工艺的感受,并用法国人熟悉的比喻描述:“制作牡丹瓷和法国人做面包很相似,但需要更加细致。”他还分享了身穿汉服游览龙门石窟的照片,并用中法双语配文:“中国古代工匠有着灵巧的双手,卢舍那大佛有蒙娜丽莎一样的神秘微笑。”

同样在龙门石窟,俄罗斯博主伊琳娜举起“剪刀手”,模仿着宾阳北洞那尊因独特手势走红的佛像,并将照片发布到社交平台。这一举动迅速引发网友在评论区接力分享“同款”打卡照。

在瑞典博主北欧媳妇发布的视频中,她身着汉服端坐在钢琴前弹奏,东方衣冠礼制与西方乐器艺术在镜头中交织共生,让网友直观欣赏到文明交流互鉴的和谐画卷。

从龙门石窟的佛光,到汉服的衣袂翩跹,从指尖绽放的牡丹瓷,到街头巷尾的市井烟火气,博主们见证了传统文化如何通过科技、时尚、美食等现代元素完成转译。

河南省洛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晓平表达了自己的期许:“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博主和媒体朋友用镜头和语言记录真实洛阳,让世界更深刻地认识这座‘步步皆风景,处处有文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