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将于5月16日全国公映,昨日,“大河电影口碑榜”邀请了10名普通影迷及作家、电影业内人士在“母亲节”超前观看了《归来》。普通影迷被这部朴实无华的电影深深打动,专家们则从中领略到文学和电影之间转换的魅力,当然,在他们看来,张艺谋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
观影嘉宾
文学博士:任瑜 作家、文学编辑:碎碎
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编剧:孟宪明 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硕士:史小努比
赞情怀用悖论表现爱情的美好
孟宪明在看完《归来》后迅速用笔写下了一句话:“深刻的悲哀、深刻的无奈、深刻的温暖。”孟宪明说:“以那个时代为背景,两个人相知相守,生活虽然遭遇了重伤,但爱情依然可以向往。抛开原著不说,这部电影结构比较完整,表达了温暖的东西,给观众证明了一直存在着美好的东西。”
任瑜也被《归来》表达的情感所感动,“看片过程中有观众笑声,但不是那种轻佻的笑,能感觉他们被电影的力量所打动。人物命运和时代背景所展现出的荒诞感,能让观众很轻易地理解。”
孟宪明认为《归来》用悖论证明了爱情的美好,“冯婉瑜一直在等陆焉识回来,但他回来后,冯婉瑜又不认识他了,但冯婉瑜心中一直有陆焉识,用一生的时间在接陆焉识。用戏剧的荒诞表现深情,深刻表达了命运的荒诞感”。
评改编从小说结尾切入很巧妙
观影之前碎碎特意看了原著《陆犯焉识》,她认为原著时间跨度很长、人物形象繁杂,情节很多,“再加上特定的时代背景,要想照搬成电影确实很难,张艺谋从结尾切入,重新构造一个故事,还是很巧妙的”。
小说和电影的情节有重叠,比如“陆焉识回家”,碎碎就认为小说里写得很好。“陆焉识偷跑回家,跟着冯婉瑜,看着她进出家门,看着她和女儿一起吃包子,陆焉识就是远远地看着,并没有跟她们相认。相比之下,电影就显得戏剧化了,引出一个火车站追捕,从而构成全片最大的冲突。”碎碎说。
电影结尾是张艺谋情有独钟的,在此前的采访中,他声称“陆焉识和冯婉瑜一起在雪中接自己回家的场面,从一开始就印在他脑海中”。碎碎说,小说结尾是陆焉识虽然回到家里,但家中已经没有了他的空间,所以就留下了一封信,自己走了,“小说结尾可以给人留下无穷想象,而电影结尾的画面张力更强,各有千秋”。
挑毛病离打动人还有一定的距离
孟宪明表示看电影时并没有哭,“我觉得电影和文学作品分两种,一种是说自己家的事,一种是说别人的事,如果作者说自己家的事,所流露的情感一定会打动别人,《归来》虽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但感觉张艺谋始终在冷静地说别人的事,离打动人还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孟宪明还认为念信那一段的台词不太好,“应该念一些所有人都有共鸣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打动观众”。
碎碎认为《归来》在格局上还差一点,“张艺谋的东西可能永远形式大于内容,形象大于思想。虽然这次有所克制”。而任瑜认为配乐比较让人出戏,“其实有些场景只要安静地叙述就好,音乐一进来,过于煽情”。
而“史小努比”认为在现在的电影大市场下,张艺谋用《归来》回归,交出的答卷已经不错了。“我很期待他下一部片子会怎样,好的导演永远是在拍这个片子时,已经知道了下一部片子该怎样拍,比如王家卫,比如《地心引力》导演阿隆·卡方索。还有李安,他的作品类型虽然不同,但始终有一个主题在其中,比如探索人性。相比之下,张艺谋的作品缺少一个精神内核,他好像永远是顺势而为,谁找到他拍片,他觉得自己会把这个事做好,就一定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