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扬州八怪』是清中期活跃在扬州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书画家群体。据各种不同史料统计 , 被列入八怪者多达 15
人。他们是:金农、郑板桥、黄慎、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华嵒、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杨法等。其中以郑板桥名气最大 ,
画格最高的是金农。一些学者认为『扬州八怪』改为『扬州画派』合适一些。这里我们仍沿用『扬州八怪』这个习惯称谓。
『扬州八怪』大多出身于贫寒的知识阶层 , 生活道路坎坷不平 , 有的终生不仕 , 有的经过科举从政 ,一度出任小官 ,
却又先后被黝或辞职 , 终以卖画为生。他们生活比较清苦 , 深知官场的腐败 , 形成了蔑视权贵 , 行为狂放的性格 ,
他们利用传统艺术形式 , 面向自然、面对人生 , 抒发心胸志向 , 表达真情实感。
『扬州八怪』高扬朱聋、石涛以来的反正统精神 , 在艺术上力求创新 , 且诗书画相结合。在作品的题材上以梅、兰、竹、菊、松、石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此来表现画家清高、孤傲、绝俗外 , 他们还运用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法 , 通过题写诗文 , 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思想表现形式。形式上不守成法 , 狂放怪异;技法上以泼墨写意为主。他们将所倡导的标新立异、抒发个性的创作理念融入到他们的画作中 , 成为后来花鸟画的典范。由于他们为人为艺不落俗套 , 其作品无论取材立意 , 还是构图用笔 , 都有鲜明的个性 , 都突破了官方正统艺术的束缚 , 表现出雅俗共赏的新风格 , 以致被当时正统派画家贬称之为『怪』。其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对海派及近现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展览是我院首次推出的『扬州八怪』书画艺术专题展 , 展品均从无锡市博物馆借调。对于河南的广大书画爱好者来说 , 此次画展无疑是一次精神的享受和视觉的盛宴。
河南博物院
无锡市博物馆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