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自制“语文课本封面”的创意

近日,“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话题刷屏网络。有网友将自己拍摄的风景照套上语文书封面模板,毫无违和感的“混搭”让人直呼“适配度拉满”。随后,天南海北的各地网友纷纷进行二次创作,将自己拍下的山川美景装入“语文书”封面,以此来寻回课本里的“诗和远方”。多地文旅部门也借这种方式推介各地的秀美风光,让每处风景都灵动起来。(据3月12日《台州晚报》)

07.jpg

北京故宫、杭州西湖、安徽黄山、南京长江大桥、济南大明湖…… 装入各地山川美景的“语文课本封面”何以刷屏,并引来跟风自制潮?

它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近年来,有不少人喜欢晒小时候的老课本,“回忆的游丝在纸张间穿行,我似乎又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装入山川美景的“语文课本封面”,则是用另一种方式唤醒藏在课本里的记忆。有网友说,“‘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才让我发现,语文课本早就在学生时代带我行了万里路,但当时却只忙着埋头苦读,刷题‘赶路’,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如今亲眼看过了不少祖国美景,才更体会到了‘语文’的浪漫。”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在华北平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白洋淀”“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这些中小学课本中描绘的优美场景,展现着祖国各地颇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去年暑假,“跟着课本去旅游”悄然兴起,不少家长带孩子奔赴全国各地,实地感受课本里描述的山川美景、文化古迹。自制的“语文课本封面”,展现了人们对家乡美景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主动接触传统文化,既向传统文化寻找浪漫,也从中寻找精神力量。一些传统文化项目为“争宠”年轻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呈现,使自己“潮”起来,给年轻人以新鲜感,年轻人便亲近之、乐享之。自制“语文课本封面”是这种风潮的延续,得以刷屏并不意外。

有教育专家认为,语文的功用既在课本之内,更在课本之外对美的感悟和善的传递,包括教育孩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期待更多山川美景以“语文课本封面”的方式记录和展示给更多人,期待多些自制“语文课本封面”这样生动的文旅宣传,让更多人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