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节,人文经济的“年轻叙事”
为爱好买单,为快乐投入,年轻人正用“敢想敢追的热爱”和“说走就走的旅行”,激活经济发展新的可能性
-
讲好博物馆的IP故事
“一个个馆藏丰富的考古坐标正在成为风光无限的城市地标,演绎数千年烟火不息、文脉不断的故事。”
-
让古城古镇更好“活”在当下
大庸古城不是个例。盲目跟风,不深挖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生搬硬套打造仿古项目;业态单一,“复制粘贴”成功经营模式,搞文化嫁接导致同质化严重……曾有段时间,全国不少地方精心打造的“古城古镇”频现。然而,钢筋水泥造不出历史文脉。没有灵魂的古城古镇项目也让人反思,究竟如何做好保护与开发工作?
-
“三兔共耳”的文化启示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尤需文化的引领和滋养,尤需以文明交流互鉴凝聚起和平发展的正向力量
-
以文化人,先要亲民
文化活动亲民惠民,文化建设才更富生命力。推动更多文化活动和产品走入生活、亲近群众,人们就能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更真切感受文化的魅力
-
出圈的文旅标语,做对了啥?
出圈的文旅标语背后,是对游客需求的深入洞察、对文旅产品的精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