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传说

01.jpg

杞人忧天传说,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一。主要流传于河南省杞县。杞县(古称杞国)历史位于河南省东部,古黄河冲积扇东南翼,属豫东平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杞人忧天传说诞生并流传于此,相关力史遗存遗迹如高阳、空桑、高高山、鹿台岗、竹林、古天文台、古祭祀台、杞国故城(雍丘城)、禹祠、娄公庙等不胜枚举。杞人忧天传说是中原地区“女娲补天”神话传说的遗存之一。在《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列子》《路史》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列子·天瑞》中对其基本内容叙述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终释疑惑。

02.jpg

杞人忧天传说内容丰富,目前流传广泛的有二十四个(其中神话传说六则,历史传说十一则,寓言传说七则),如共工祝融之战、女娲补天、杞人得忧天症的传说,高高山的传说,忧天症的人、启人、杞人的传说,武公东迁、桓公嫁女的传说等构成了完整的杞人忧天传说内容。该传说从战国时代开始流传,从战国至唐代的一千多年里,思想内涵为对自然和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唐宋元明清时期,传承的文化内涵为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族命运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时至今日,该传说传承的文化内涵有多义性,一是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二是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该传说在当地妇孺皆知、代代相传、影响广泛,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启示民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常思忧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14年,杞人忧天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