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石锁

08.jpg

撂石锁,流行于回族民众中的一种武术功法运动。发源于河南省开封市,流布于河南、陕西和江苏等地。撂石锁产生于唐宋时期。北宋时期作为都城的开封,习武之人以抓石锁增加武功。元代,开封回族具有尚武健身的优良传统,石锁成为回族同胞最喜爱的技艺之一。

09.jpg

明朝时期,开封回族人数增多,所建清真寺内都设有武术馆。开封东大寺重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清道光年间,以东大寺为中心的回族练武习艺热情高涨,撂石锁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发展。撂石锁使用传统的石制石锁器材,常用的小石锁重7千克左右,大石锁重20千克左右,顶举石锁在30千克左右,抓举石锁在50千克左右。花样有翻花、接花、组合套花等数十种方式。

10.jpg

翻花花样有手花、打头花、托地花、云花等。接花花样即用肢体不同部位接锁,如拳头接、三指接、掌接、盘肘接等。组合套花是在各种花样的基础上增加难度,技巧更为复杂巧妙,配合不同的接法,变化无穷。石锁可一人单练,也可双人对练、多人组合。撂石锁技法讲究轻、巧,动作要求高、飘、稳、活、巧,做到舒缓急促得当,富于变化。撂石锁是一种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体现雄壮武功的民间绝技。通过习练石锁,可增强握力、腕力、臂力及腰、腿部的力量,锻炼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增长体能和胆识。因其具有一定的休闲性、娱乐性和大小石材的适宜性,成为老少皆宜的健身强体的运动方式之一。

2011年,撂石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