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摹刻技艺

08.jpg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1899年甲骨文发现以来,随着甲骨学的兴起,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大学研究机构和私人竞相收藏殷墟卜甲、卜骨,催生了甲骨高仿品的制作,甲骨文摹刻逐渐成为一项专门技艺。该技艺选取骨质细密坚硬的龟腹甲和牛肩胛骨作为原材料,经过选料、除脂、防腐、开骨、刀刻、填充、做旧、装帧等工序制作成,主要分布于以殷墟为中心的安阳市殷都区、北关区。在龟甲、兽骨上刻字一般采取“一笔三刀”法,第一刀破刀,刻出文字笔画骨架。第二刀翻刀,提按完成笔画造型。第三刀铲光净边,雕刻出丰满的笔画,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欣赏性和收藏价值。

09.png

2021年,甲骨文摹刻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