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演出 河南日报/图
2月11日,豫剧《花木兰》的铿锵唱腔在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厅唱响,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这场由河南博物院与河南豫剧一团首次联袂打造的“逛豫博·赏豫剧”元宵专题赏听会,以文物与戏曲的跨界对话,开启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新篇章。
《白蛇传》《拷红》《包青天》等九段经典折子戏在博物院轮番上演,观众穿梭于文物展柜与戏曲舞台之间,历史与艺术的双重震撼油然而生。
“文物是凝固的艺术,豫剧是活态的文物。”河南豫剧一团副团长李少宾曾如此诠释两者的共通性。演出中,《拷红》的婉转细腻与汉代陶俑的灵动身姿形成跨越千年的呼应,《花木兰》的豪情壮志又与青铜剑的凛冽锋芒相得益彰。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在方寸之间感受到中原文化的厚重与鲜活。
近年来,豫剧在年轻群体中面临受众断层危机,传统艺术如何突围?此次博物院与豫剧的联姻,正是破题之举。
河南豫剧院名誉院长李树建深耕“新国潮”转型,曾将豫剧带上百老汇、维也纳金色大厅,甚至邮轮与马拉松赛场。而此次走进博物院,则是其“场景革命”的又一创举:让戏曲回归文化母体,借助文物的历史语境唤醒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种“展览+演出”的模式,不仅拓展了博物馆的展陈维度,更以场景化叙事打破戏曲的舞台边界。正如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史自强所言:“未来将持续探索跨界合作,让观众为了一出好戏专程来博物院。”
河南文旅市场在2025年春节迎来“开门红”,旅游收入突破305.3亿元,而此次双方合作正是“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生动注脚。从《唐宫夜宴》到“非遗版中国年”,从考古盲盒到豫剧赏听会,河南持续以创新表达重构传统文化吸引力。
2月12日(正月十五)~2月15日(正月十八),《吕布与貂蝉·小宴》等将轮番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华夏古乐厅上演,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入河南博物院官方小程序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