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阗在唐朝安西四镇中的地位
历来有关唐代西域史的研究,大多围绕着安西四镇的设置、焉耆与碎叶的交替等问题展开论述,对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前因后果的解释日趋合理[1]。然而,四镇所在的西域地区,境界回远,不论是最先设置的龟兹、于阗、焉耆、疏勒,还是后来代焉耆备四镇的碎叶,在安西四镇中均各有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值得一一做个案研究。迄今为止,除了碎叶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有许多研究成果问世外,其他四镇却很少有人做过深入细致的专题探讨。正如有关碎叶的优秀研究成果所展示的那样[2],安西四镇的个案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唐代西域政治史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人们了解西域地区的文化史,特别是唐朝文化的影响问题。 ...
-
这里是阴山:“胡马”为何如此想“度阴山”?
阴山是个“香饽饽”。 它东西绵延1200多公里,横亘在华夏大地的正北方,现主要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作为家园,阴山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将头顶的蓝天白云、怀中的森林草原、背后的石砾荒漠,刻进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骨血。 而对这个家园的争夺,自遥远的秦汉开始,就从未停歇。 匈奴人的渴盼:跨过阴山 很多人知晓阴山,是因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诗。 “胡马”为何如此想“度阴山”? 却又为何不能教他们“度阴山”呢? 我国主要山脉和山峰地图,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横亘在正北方 先看阴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它是我国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虽然南北两侧降水量都不多,但是南侧年降水量较北侧多出25...
-
探秘悬泉置:大汉朝的“官方招待所”见证了怎样的丝路繁华?
三十多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让一座沉睡河西走廊沙漠中两千多年的汉代邮驿悬泉置重回人们的视线,茫茫戈壁上它曾见证了无数汉朝与西域各国往来的珍贵历史,也对丝绸之路的通畅起到重要作用。 悬泉置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座规模较大的官方驿站,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驿站遗址于1987年首次发现;199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为止,是我国发现并保存最为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驿置机构。2014年,包括悬泉置遗址在内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两千年前的驿置是如何运作的,又发挥了哪些功能?作为当时规模较大的官方驿站,它...
-
克孜尔石窟
◆中文名称:克孜尔石窟 ◆英文名称:Kizil Cave-Temple Complex ◆地理坐标:N41°47′02″ E82°30′20″ ——克孜尔石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上的一处重要遗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这座承载人类文明,在佛教传播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的千年古佛寺,以新的面貌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 克孜尔石窟作为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备、影响广泛的佛教石窟寺遗存,既是龟兹石窟的代表,也是佛教石窟寺从印度北传中国后,地域位置最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