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千年的“三彩”
在南石山村的生产车间,高水旺对唐三彩泥胎进行雕塑加工。延婧 摄 “三彩小镇”处处点缀着唐三彩艺术品。延婧 摄 年轻人通过网络直播宣传唐三彩创新产品。延婧 摄 游客参观南石山村的唐三彩文化园。延婧 摄 唐三彩是一种风格独特的陶器,盛行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所谓“三彩”,指的是白色素胎上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的釉彩。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朝阳镇的南石山村,以生产唐三彩而闻名,被亲切地称为“三彩小镇”。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这座村庄正经历着从传统手工艺村落向现代化产业小镇的华丽转身。 “这一抹蓝色,是我们花了20年才找回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
-
让文物更“活” 考古“盲盒”变“明盒”
该产品的设计灵感源自院藏文物“妇好”鸮尊,采用“明盒”模式,让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心仪的“文物”,享受专属的考古乐趣。
-
博物馆文创为何让年轻人着迷
在河南博物院二楼灼蓁咖啡馆,记者看到,购买文创蛋糕的游客络绎不绝。“除了文创美食,其他的文创产品也很受欢迎,我们的器象中州冰箱贴近3个月销售约8000个。”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徐蕾说。
-
当《清明上河图》和乐高相遇
近日,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中庭成了许多香港市民打卡地。人们围着乐高版的《清明上河图》竞相拍照留念。这座用彩色积木搭建的小小世界,以乐高独特的颗粒质感细腻地勾勒出北宋都城的繁华盛景,在展现乐高创意与趣味的同时传承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韵味。
-
全省工艺美术产业年营业额超300亿元
7月26日,河南省工艺美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平顶山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近年来大力推进“设计河南”建设,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迅速,年营业额超300亿元。
-
文创产业跨界“破圈”之路
在河南博物院来一杯提拉米苏;在殷墟博物馆来一碗“甲骨文面条”;在家里摆上一束苏州博物馆花语江南香氛纸花……在网络平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买的宝藏文创,评论区的讨论格外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