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开幕仪式的嘉宾为开幕式剪彩
省慈善总会会长李志斌向郭银土教授颁发慈善证书
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主持开幕式
感悟人生辛辣笔 褒贬世相皆成画。为促进豫闽文化交流和扩大河南信阳固始根亲文化影响,河南省文联和固始县委、县人民政府邀请中国文化部侨联徐悲鸿画院副院长、闽籍画家郭银土教授于7月22日至7月27日在河南博物院举办个人画展,本次画展共展出五天,除7月23日(星期一)为河南博物院的例行闭馆日以外,其余几天均对社会免费开放。
7月22日上午,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张广智,省政协原副主席刘玉洁,省政府原副省长、省慈善总会会长李志斌,文化部机关党委书记王吉等领导出席了画展的开幕式,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主持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郭银土教授将他卖画所得的六十万元捐赠给河南省慈善总会,李志斌会长代表河南省慈善总会接收了这笔善款。
郭银土先生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也是《福建商报》的创办人并任总编辑,后任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和美术教授,现为中国文化部侨联徐悲鸿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他自幼喜爱美术,受艺术大师齐白石和徐悲鸿的影响颇大,后又受到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影响,在创作中将中国画与漫画相结合,并赋予了深刻内涵。本次画展,共展出了画家的126幅作品,其中“小品画系列”90幅,“荷花系列”13幅,“雄鹰系列”15幅,漆画系列8幅,这些作品深受观众好评,其中50幅小品画在预展时已被订购。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参观画展
观众参观画展
延伸阅读
画家郭银土: 小品画蕴含大境界
一个资深记者、高校领导,没有上过美院,却成为知名的美术教授;他出身贫苦农村,却天赋过人,以一名业余画家的身份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他自费为学生建造现代气息浓厚的艺术馆,却取了个乡土的名字“薯香苑”……68岁的郭银土教授总在缔造着人生的传奇。
7月22日,郭银土教授在郑州举办个人画展时,将卖画所得60万元捐赠给河南省慈善总会。面对赞美,他淡然地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这是我需要用一生践行的格言。捐款这是我分内的事情。”
“胆大包天”,独爱小品画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对郭银土小品画的评价是“胆大包天”,郭银土对此评价十分受用。他说,“胆大包天”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什么题材都敢画”,许多看似不能入画的题材我都能表现出来;二是我的画风画路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既不属于纯粹的水墨画,也不属于纯粹的漫画,甚至还运用油画、版画、水彩、漆画和民间绘画的技法来作画。
郭银土自小临摹徐悲鸿和齐白石的画,打下了深厚的国画基础。虽然他的大幅国画作品也深受观众好评,但他唯独钟情小品画。他说,这与自己20多年的记者生涯有关。记者的职业敏感让他遇到不合理的现象,就不吐不快,发而为画。小品画就像一篇篇犀利的杂文,表达了他对社会民生的一种责任感。
郭银土表示,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中国画不满足于一般山水花鸟题材的描绘,需要更有思想性的作品。他希望把自己人生的感悟通过画作与观众沟通,充满哲理的小品画恰好能够满足双方的需求。“我觉得小品画是我们民族绘画形式中的一朵奇葩,画小乾坤大。”他说。
艺术家必须植根于生活
郭银土出生在惠安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吃番薯长大,画室名“薯香斋”就由此而来。郭银土十分平和,有人要画他就送。他说,当一个画家有了平民意识,他就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他观察事物、反映社会才能站在群众的角度,不会一味清高,或故弄玄虚,在画风上也必然通俗明白、情趣横生。
郭银土说,历史上,凡是贴近生活、褒贬世相的作品生命力都很强,所以画家们应当关注现实,关注百姓。而且,作品要总结生活、指导生活,要积极健康、带有启发性,不能给人以消沉颓废的感觉,才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雅俗共赏的佳作。
郭银土说,艺术只能在生活中孕育,离不开现实的土壤;艺术家必须植根于生活,成为人民之子,才能带着人民的使命进行创作,作品才能体现出人文关怀。
以画育人,润物无声
尽管郭银土与河南的画家打交道不多,但经常来河南的他对年轻的河南画家群体有很高评价。他说,河南的文化积淀特别深厚,可供画家吸取的营养十分丰富。这次来郑州,他一下子收藏了很多中原年轻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让他感到画家心无旁骛,魂在画中。
身为福建商业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的郭银土,一直告诫年轻人不要为了钱而画画。为了更好地给大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课,郭银土借用自己的小品画来教书育人。他经常用《最丰满的稻穗,也最接近地面》教育学生要谦虚谨慎;用《受委屈的猫仍要抓老鼠》教育学生面对挫折仍然要继续前进……有位学生给郭银土发的信息令他记忆犹新:“郭教授的画告诉我们如何在校园与社会之间进行‘无缝链接’。这些画不仅培育了我们的思想,也强壮了我们的心灵。”
郭银土表示,美术就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来启发人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和意志品质。“图画者,莫不明劝戒”,这是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开篇就提到的一句话,这表明古人就已认识到美术对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