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对于郑州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字学教授齐冲天而言,能在退休之后完成多年未曾想到的盛举,实在是圆了一个美好的梦。5月5日,由郑州大学、河南省文史研究馆主办,河南省公安厅宣传处、三门峡日报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系协办,海鑫艺术馆、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承办的“齐冲天书法展”在河南人民会堂展出,其创作的60余幅书法精品首次面向大众。
近日,年已83岁的齐冲天先生与记者相约在郑州海鑫艺术馆,鹤发童颜的齐老虽然早已在书法理论上有颇多建树,但谈起自己的书法作品却像个“新人”一样如数家珍。
从文字的笔画结构到书法的艺术形态
齐冲天,江苏常州人,郑州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字学教授,曾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许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员。
齐老早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巧的是王力也是一位书法大家。在北大九年的求学期间,唐兰先生的古文字学及书法、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和胡绳讲授的思想方法论都对齐冲天书法风格影响至深。
上世纪90年代,书法界对书法本质的认识还处于含糊暧昧阶段,齐冲天先生赫然发声,在所著《书法论》一书中,率先提出“笔力和书势才是书法的艺术本质”。
对文字的深入研究,也让齐老对书法艺术有着自己更为独到的理解。在其所著《书法文字学》一书中,他开创性地将文字与书法结合起来,“书法一直都在从艺术上改造着文字的字形。比如在早期的甲骨文和篆书中,很多笔画是长短均衡。当隶书出现时,文字字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讲究字的长短”。
“混搭”的审美趣味
如何驾驭多种字体之间的冲撞与融会?齐老有一条重要的衡量标准——自我审美趣味。在他看来,很多人的审美观可以是不自觉的,但艺术家必须要自觉地拥有自己的审美观。“我的审美观就是讲究字体的优美、秀丽、匀称,该挥舞时就挥舞,该伸展的地方千万不要错过机会!”
“现在有的年轻人书法写得很乱,像画符一样。当然可能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书法,但很多人不赏识这一点。”齐老坚持书法应该平整、规矩,要在端正中体现自己的特点,“最基本的东西是不能乱来的”。“我记得陕西有个书法家,写到‘三’这个字时,第一横长度正常,第二横突然拉得老长,第三横干脆就一小点。现代派的书法经常会有这些毛病,这样写出来的字人们连认识都不认识!”
作品好坏,自有公论
1984年,齐老受邀执教由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河南省中青年书法家理论实习班”,如今桃李满天下,当年的许多学生如今已成为书法界的大家。曾任《人民日报》编辑的周庆曾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齐老师,您在黑板上写的字,我们都舍不得擦掉,下了课都坐在那儿看。”
“马克思说,一定要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人民。其实自己认为好的,未必真有那么好,只有到人民大众中去接受‘民鉴’,才能使自己成熟起来。”齐老很欣赏电影导演谢晋的一句话——“最好的永远是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