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倾城》公映受热捧

电影《倾城》海报

电影《倾城》于5月10日已在全国进行公映。这部警匪题材影片将故事放在汶川地震的特殊背景之下,而这种在情节和叙事手法上充满了创新和突破的影片在首映当天就吸引了众多影迷的观看。

在众多商业片当道的今天,这部《倾城》可以说在当今影坛吹起了一股正能量之风。片中将主要人物设置成一个落魄又爱贪点小便宜的中年警察、一个银行抢劫在逃犯和一个离家出走的叛逆女孩,发生地点是四川的无名小城,整个氛围是一副百姓生活的市井常态。这完全不同于以往警匪片中的那种模式化和脸谱化,而这种特殊的设置也让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更接地气,更能引起普通百姓的共鸣。片中的警察虽然是正面人物,但他身上也存在着劣根的痕迹,劫匪虽然是个通缉犯,但他也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虽然这是警匪之间的猫鼠游戏,但在这场奔跑之中暗喻的却是两个小人物之间对生命本质的一种追逐。

一个普通意义上的警匪故事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慢慢的转变成了一种心灵上的蜕变和升华。编剧黄宏完全跳出了警匪片和灾难片固有的框架,而是让两者巧妙的结合贯通挖掘出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来反映人性的善良和道义。而故事的巧妙之处就在于警匪身份因地震离奇互换,劫匪在穿上警服之后这种身份上的错位进而变成了心灵的错位,灾难没能磨灭他的善良,反而让他在灾难的洗礼中得以自我救赎。这比任何一种高大全形式的正面说教都更能打动人心。灾难下警匪身份的界限已经模糊,人性的真情实感却自然流露。可以说从一滴水里折射出了太阳的光芒,在小人物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大情大爱。这就是本片最大的意义所在。

在震后场景的描述中,除了对主角的细致刻画外,也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渲染普通民众悲痛惨烈的场景,而是在自救互救中体现了民众顽强向上的生存态度。尤其是在救灾帐篷中,已被双腿截肢的擦鞋匠把自己擦的干干净净的皮鞋微笑送给警察王老石的场景,更是反映了四川人民的那种乐观精神。这种精神感染人、感动人、更激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