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艺术名家推介工程

用心写作奏时代赞歌 河南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推介剧作家杨林

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我写我心——剧作家杨林推介会》杨林作品研讨会现场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霞讲话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讲话

京剧《突围·大别山》演出剧照

“在戏剧艺术繁荣的当今,杨林老师以‘我写我心’作为他推介会的主题,体现了当代剧作和剧作家最缺乏的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即对创作、对戏剧、对人性、对自我的那份尊重……”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掷地有声地说。

继前一晚在河南艺术中心观看了精彩的杨林创作的京剧演出《突围·大别山》之后,7月14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协办的“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我写我心——剧作家杨林推介会》”在郑州举行。本次推介活动主要包括“杨林作品研讨会”和“京剧《突围·大别山》演出”两项内容。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霞与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总政艺术局原局长汪守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级编剧欧阳逸冰,湖北省文化厅原巡视员、一级编剧沈虹光,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边文彤,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子,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一级编剧孟华,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一级导演李利宏,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静波,河南豫剧院副院长、三团团长贾文龙,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主任孙银龙,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主任王文全,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吴亚明,《东方艺术》杂志主编李红艳等领导和省内外专家参加研讨会。

杨林的作品是他创作初心的彰显和践行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黄寒秋与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一级导演李利宏分别主持会议。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吴亚明在会上介绍杨林基本情况。

杨林的前半生,几乎没有离开过剧团,没有离开过舞台。坎坷的经历,是他了解生命的窗口;学艺、做艺的经历,是他认识戏剧的途径;剧团、舞台的实践,是他戏剧创作的基石;而中原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他成功的源泉。杨林的作品以现代戏居多,且多是主旋律,较难出新。但善于思考的杨林往往能做出独到的发掘,从中咀嚼出别样的滋味来,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杨林平时爱说,自己不善言辞,写剧本是上天赐给他的养家糊口的饭碗儿,他必须心存敬畏,端稳端好。“他的作品正是他创作初心的彰显和践行。”

与会领导、专家对杨林的艺术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一致称赞杨林是一位有思想、有情怀、有追求这样的剧作家。

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是河南艺术家的福音

李霞赞扬杨林对艺术创作的负责、认真精神。“有人说杨林是拿命在写剧本,此言不虚。他历经磨难和煎熬,为创作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她表示:近年来,河南省努力推进舞台艺术的繁荣发展,鼓励艺术创作者创作生产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艺术作品。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了包括文化和旅游部领导、全国业内专家老师等的一致认可。在该工程基础之上启动的青年艺术人才扶持项目,重点关注年轻一代、在资金及发展规划方面给予帮助。两个工程有力推进了河南省艺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提高河南文化影响力、促进河南戏剧事业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杨林以此次推介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保持高水准的创作状态,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

“河南是戏剧强省,在全国各省市中是最棒的。”汪守德称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是一项大工程,对河南的艺术家是一种福音。“有一位评论家曾经说过,中国当代缺少伟大的战争题材作品,但我在杨林作品中看到了端倪。”

杨林是剧作家也是思想家更是一座“富矿”

崔伟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杨林艺术成就的独特性:他能够在平凡弱小中焕发出生命的力量和韧性;他的作品中泥土血肉里面可以展现出真情和高贵;他有书写时代的豪情也有悲悯温情的人文情怀,能够把生活的影子裂变出巨大的生命情感、性格色彩和命运感慨的艺术形象;他的作品中有着能够震撼人的力量,在危机和困厄中展示人的顽强和希望。“我从杨林身上理解了‘作为一个编剧,作为一个剧作家,首先应是思想家’这句话。昨天看了《突围大别山》后更加坚定了我对他的敬仰和崇拜,他用很多人不同的命运展示那个特殊的时代,令人惊叹、惊讶,令人感悟、感染和思索。

李红艳称对于戏曲理论工作者来说,杨林就是一座“富矿”,“不管是新戏还是以往的戏,他总能给我们提供很多话题。”他意识现代,视角独特,作品里面的人物鲜活,浪漫诗意常贯穿戏中,是中国当代剧作家为数不多的有明确的舞台意识和导演思维的编剧。

杨琳在不断蜕变中成长为“参天大树

黎继德慨叹杨林坎坷的人生经历:很难想象,你曾经是演员还是导演,后来你是做了洗衣工。10年的生活连经济上都没有着落,后来继续回到了戏剧、戏曲的行业,从演员到导演再到编剧。“你的蜕变不仅仅是生活外形上的,更是你作品上的蜕变,所有的题材,所有的人物是从你心里流出来的。你是小山村里走出的孩子,今天已经蜕变成了一个不仅在河南,而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剧作家。你从一颗不为人知的小草已然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我希望你再继续蜕变,往大剧作家、大师这个方向蜕变。”

谭静波称杨林是一位懂写戏、会写戏、善写戏的手艺人。“他笔下的主人公们,一口吐沫一个钉,一个步子一个坑,产量并不算高的杨林已然成为当代中国剧坛响当当的存在。他如杨树之林般扎根泥土,情牵大地。这个会写戏的手艺人,正用胆大包天的气度,抒写着二十世纪一个沧桑民族的生命长歌。

杨子认为杨林常以个体命运来承载时代的命题,从小切口探入历史脉搏,以独特的编剧技巧为戏曲现代戏创作开拓了新的手法,创立了新的范式。他认为杨林已成为我国戏剧领域中的一个“杨林现象”,值得评论家和研究者进行深入的探索,进行进一步挖掘他和他作品中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真与诚的品质。

据悉,“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旨在面向全国推介河南省各个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提高河南艺术家及作品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河南省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创作生产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艺术作品。该工程启动于2011年,目前已推介各艺术领域名家36位,在全国具有示范性意义。

杨林简介:

河南林州人,1974年考入河南林县豫剧团学表演,1984年考入河南省戏校导演班,毕业后先后在焦作市豫剧团、焦作市艺术研究所做编剧、导演,2017年调入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至今,现为国家一级编剧,河南省“文化先锋”,河南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

近四十年来,杨林在戏剧创作领域潜心耕耘,编剧、导演“两门抱”。新世纪之前,以导演为主,兼写小品、小戏,曾执导大型综艺晚会二十多台,大、小型剧目三十多个。新世纪之后,全身心投入创作,先后创作大型剧本二十多部(包括合作)。代表作品有话剧《红旗渠》《兵团》,豫剧《常香玉》《女婿》《花儿朵朵开》《我的青春我的爱》,京剧《霸王别姬》《突围·大别山》,淮剧《浦东人家》,吕剧《百姓书记》,沪剧《敦煌女儿》等,其中《霸王别姬》《红旗渠》分别获得第一届、第四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豫剧《常香玉》获得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文华剧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话剧《红旗渠》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话剧“金狮奖剧本奖”,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进京演出。话剧《红旗渠》、吕剧《百姓书记》创下了一届艺术节获得两个“文华大奖”的佳绩,组委会特颁证书予以表彰。2016年,与人合作的豫剧现代戏《秦豫情》(《剧本》刊发剧名《河南担》)由西安市豫剧团首演,获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金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豫剧现代戏《花儿朵朵开》《我的青春我的爱》、沪剧现代戏《敦煌女儿》先后入选文化部剧本扶持工程。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中,话剧《兵团》、京剧《突围·大别山》均获得河南文华大奖。

另有《找爸爸的小男孩儿》《挪界石》《双射雁》《藏爹》《月夜情话》《挑刺儿》《帮扶》等小戏小品先后获得国家、省级各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