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冬日,天气寒冷,安徽马鞍山大地却格外热闹:城市公园的广场上,歌声嘹亮,舞步翩跹,处处可见群文活动;乡村文化广场里,天当剧幕,地当舞台,村民自己演着身边人、唱着身边事……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打造了“江南之花”“周末大舞台”等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不仅使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走近百姓、遍布城乡社区、覆盖一年四季,还将文化之根植入群众沃土,让老百姓从“看客”变“主角”,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享受文化,有力推动了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政府搭台满足群众需求
“平时在市文化馆学习舞蹈走秀,晚上和朋友、家人去市体育馆打打羽毛球,其他时间散步、看电影。”对于住在城市里的葛玉芳来说,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供其选择。而在当地含山县清溪镇白马村,村民韩笑的业余生活也不闲着:可以到文化站吼两嗓子,去广场上尽情扭扭跳跳,想“充电”时就去村农家书屋读书看报。“在文体活动中享受乐趣,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好。”韩笑说。
近年来,马鞍山市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衣食无忧、住行不愁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想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关键是要提供足够的平台。”马鞍山市文化馆馆长陈学明说,以前市民想唱歌、跳舞或者参加打球、棋牌活动很难找到比较好的场所,只能“窝”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是打麻将等。“没有活动条件,哪里还有文化氛围?”他说。
对此,马鞍山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通过政府出钱“买单”,整合资源、配套政策、建立机制,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建起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文体场所,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并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文化服务;通过打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全市数字文化资源互联互通,横向整合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资源,纵向联通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
马鞍山市还出台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对大剧院、科技馆等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扶持发展了古床博物馆、明清建筑园、洪滨丝画馆等一批民营文化场所,通过政企“联姻”解决资金问题、建设文化队伍、创作文艺作品,开展文化志愿活动,为群众文化活动到基层提供有效补充。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及免费开放,并且伴随着文艺活动常下乡,文化艺术逐渐走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群文活动“枝繁叶茂”
2017年7月,在马鞍山市文明创建关键时期,一场以“我知晓 我参与 我奉献”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半山花园社区举行。台下的观众是社区居民,台上的主演同样也是社区居民。其中,严凤英黄梅戏票友社把公共自行车、全民健身、垃圾分类等生活理念融入黄梅戏节目中唱了出来,半山秋梦舞蹈队利用废旧纸袋等制作了好看的裙子、花朵等装点生活,社区快板队则把学法、懂法、守法编成了顺口溜等。他们或演或奏,或唱或跳,为居民送上的是一场最接地气的欢乐大戏。
“群众文化怎么搞,群众最清楚。把他们集合起来组成艺术团体,各自发挥所长,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锻炼了百姓自己。”半山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赵丽丽说。这些常年活跃在基层、扎根于群众当中的艺术团体和业余文艺骨干,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热心的组织者、参与者,也逐渐成为群众认可欢迎的“明星大腕”。据悉,目前马鞍山市已涌现了映山红艺术团、杜鹃花艺术团等400多个群众文艺队伍。
不过,这些群众文艺队伍也有自己的“烦恼”。缺乏专业老师辅导、缺少专业化培训,这些阻碍了它们的群众文化活动提档次、上水平。为使群众文化活动“枝繁叶茂”,马鞍山市坚持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采取组织群众文化辅导员或专业老师下乡传授、交流学习等方式,加速民间文化能人茁壮成长,实现了培训一名骨干、带起一支队伍、影响一个社区的联动效果。
有了专业化的辅导和培训,马鞍山市各地的群众文化活动越办越热闹,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如果哪一天不去参加文艺活动,我们都觉得非常郁闷。”鹊桥社区居民高小培说,“在尽情歌唱的时候,就能最大限度地绽放自己。”如今在全市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场地,唱歌的、跳舞的、扭秧歌的、下棋的……越来越多的市民登上文化舞台,当起主角。
文化品牌“江南之花”精彩绽放
拥有400多个群众文化队伍、年均举办文化展览400余个、年均举办群众文艺活动1000余场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让普通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也让文明之花、文化之花在马鞍山市遍地绽放。但为群众烹调出“丰俭由人”、老少咸宜的精神“美餐”,是马鞍山的更高追求,为此一个个文化品牌推陈出新。
作为马鞍山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江南之花”已经走过32个春秋。32年来,“江南之花”一年一届,一届一个主题,通过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以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沾满泥土的乡音、诙谐幽默的对话,逐渐成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
“江南之花”也催生了马鞍山市群众艺术繁花盛开。32年来,“江南之花”催生了“姑孰之韵”“社区文化节”等优秀基层文化活动,造就了“群星艺术团”“映山红艺术团”等一批极具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团体,培养了数万名群众文艺爱好者和群文骨干,还被文化部授予群星奖。
还有越办越火的李白诗歌节,让群众领略诗意之城的无限浪漫;异彩纷呈的姑孰艺术节,让群众共享璀璨艺术的“饕餮盛宴”;“邻里节”扩至全市,传递邻里之爱共创和谐社区;文化庙会热闹非凡,剪纸、泥塑、木雕、皮影等非遗项目得以展示;含山老鹅汤美食节千里飘香,让群众在色香味的世界流连忘返……如此密集的文艺活动,如此精彩的文化品牌,营造出热烈、喜庆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了文艺之花开满诗城的蓬勃场面,也充分展示了马鞍山人民和谐幸福、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