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系列重要活动之一,被誉为拜祖大典的“灵魂工程”“先声工程”的第十七届黄帝文化论坛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拉开帷幕。
自2007年创办至今,黄帝文化论坛致力于大力传承弘扬以黄帝文化、黄河文化为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连续成功举办16届,先后登台演讲的知名专家、学者有100余人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5周年。第十七届黄帝文化论坛更加突出时代性、权威性、学术性,高擎思想火炬,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黄帝文化、黄河文化故事,展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持续巩固和提升黄帝故里作为“全球华人拜祖圣地、中华儿女心灵故乡”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儿女祖国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据介绍,本届论坛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承办,以“黄帝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使命”为主题。4月9日,论坛演讲环节由著名主持人季小军担当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分别以《中国精神与新时代》《黄帝文化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及其传承与弘扬》为题,作了演讲。
4月10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中国著名作曲家关峡、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等专家学者还将围绕论坛主题,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展开阐述,推动黄帝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专家学者纵论黄帝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使命
4月9日下午,被誉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灵魂工程”的第十七届黄帝文化论坛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开讲。本届论坛循着“黄帝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使命”的主题,以黄帝之名诠释民族精神,激荡大河上下,唱响时代旋律,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以最庄严的礼赞延续黄帝生命
“我们在这个时刻所具有的一切,其实都来自于那个历史的原点。我们从此走向遥远的未来,或许是黄帝不曾想象的,但他的眼睛穿越历史,仍然凝视着我们。”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伟大文明的创造者,黄帝文化是现代中华民族认同的象征、中国精神的象征。延绵数千年的黄帝精神还在延伸,具有民族精神的同一性、文化价值的同一性、生活形态的同一性。
张颐武希望每个炎黄子孙都把黄帝的血脉、黄帝的生命、黄帝的力量,延伸下去,并且用创造的力量,赋能这个世界,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更多可能。让世界更美好。
黄帝文化核心思想为“中”与“中和”
“黄帝文化的核心思想为‘中’与‘中和’,在空间位置上则指河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国家文化、历史文化,更是时代文化、当代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和文化纽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以《黄帝文化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及其传承与弘扬》为题,系统阐述了黄帝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他认为,当前中华民族认同、中国之国家认同,是时代的需要,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他说,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出更具感召力、凝聚力、生命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用百姓视角输出中国文化
本届黄帝文化论坛由著名主持人、北京奥运会及冬奥会开幕式英文司仪、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季小军担纲主持。
“这对我来说,既是工作的过程,也是个难得的学习过程。这次论坛邀请了很多专家,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是领军人物,必将令观众获益匪浅。”在嘉宾进行主题演讲时,季小军端坐在舞台一侧专心地听专家演讲。
“听了张颐武教授的演讲,对我有很大启发,目前正在筹备开通两个海外账号,就是以普通人视角,向海外介绍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更多海外人士了解中国日常,比如中国人坐高铁,下馆子等,用我最擅长的方式,把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走出去’。”季小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