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开幕式现场
时隔六年,如约而至。3月27日,“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展。这是河南博物院和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再次携手合作推出的文化交流盛宴。国内民众、尤其是河南的观众朋友们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到来自卢森堡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该展览展期至8月4日,在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楼16展厅免费向观众开放。
展厅内卢森堡国家相关布景
提到卢森堡,爱好旅游的朋友们可能会想到“袖珍王国”“千堡之国”这些卢森堡广为流传的昵称。这是一个亦小亦美的国度,它一直是西欧重要的军事要塞,古堡众多、景色宜人、风情独特。而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是卢森堡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大型博物馆,藏品达100余万件。
2014年首条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的开通,更是搭建起了中欧互联互通的“空中丝绸之路”,成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特色品牌。为加强中国与卢森堡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互鉴,2017年以来,河南省文物局与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两次签署合作协议,商定由河南博物院与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两场交换展览。
嘉宾们观看展览
一位观众在河南博物院展厅与卢森堡的邂逅
“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与2018年在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正是一对交换展。两馆因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国际合作而结缘。“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向卢森堡人民展现了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示了中原大地繁荣祥和、包容大气的物质与精神面貌。与之相呼应的“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共展出卢森堡 210件(套)国家文化遗产珍宝,包含石器、青铜器、铁器、陶瓷器、货币、油画、装饰艺术品等多个种类,辅有影片展示、虚拟重构、实景模型等手段,以时间为序,从“史前与上古时期的卢森堡”“中世纪的卢森堡”“近现代以来的卢森堡”三个部分,全面讲述卢森堡的历史变迁,文化、经济发展脉络,充分展示了这个迷人国度的多元文化魅力。让观众深度感受卢森堡人民生存发展的智慧和热烈、勇敢、纯朴的国民性格,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增进两国之间的共识与友谊。
开幕式上,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敏,卢森堡大公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卢睿朗,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馆长米歇尔·波孚,卢森堡国家建筑遗产中心院长帕特里克·萨拉维亚,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梁杰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黄东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唐兴丽,河南航投集团副总经理渠长振,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万捷、院长马萧林等出席开幕式。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主持仪式。
张敏致辞时说,郑州至卢森堡航线的开通,成为中国和卢森堡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是搭建起两国各个领域发展联动的桥梁,通过多方合作,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深化。展览中200多件(套)卢森堡的文物精品搭乘着“空中丝绸之路”来到河南,为中国人民送上了一场文化盛宴。3月14日,中国已对包括卢森堡在内的六个欧洲国家实行免签政策。3月16日,河南也迎来了首批卢森堡的游客。相信本次卢森堡精品文物展是中原与卢森堡一个崭新的、美好的开始,借此河南也将进一步播下交流的种子、友谊的种子、文明的种子,推动两国之间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新篇章。
卢睿朗致辞时说,这是卢森堡国家的文物首次到达中国,尤其是郑州机场和卢森堡机场直飞客运航班的开通,让大家看到了河南省和卢森堡之间的文化关系发展到了新高度。卢森堡虽然领土面积小,但是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这次出色的合作是中国与欧盟关系发展的一个途径,是双方在思想艺术和价值观方面的一次对话。希望中国人民能感受到这个小小国家的美丽,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合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塑造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马萧林致辞时指出,为了能更好地适应中国民众的观展习惯,双方博物馆的策展团队反复沟通,不断调整完善展览结构、展陈设计和表现方式,力求更加真切、直观的展现卢森堡文化的特点与内涵。“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造就了文明的诞生,“和实生物”的交流互鉴终能促进文明的进步。期待中卢双方文化交流和经贸互动,更好地推进双方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
米歇尔致辞时讲到,2018年“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有效地向卢森堡展示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卢森堡人民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结构的了解,也培养了对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欣赏力和敬意。如今,聚光灯转向河南博物院,“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对之前的文化交流作出回应。交流展览只是两个博物馆文化合作的第一步,之后一定会有更多合作。在这个展览中,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借展到境外的国家级瑰宝,希望通过这个欧洲小国的前世今生,给观众带来一次充满新意的旅程,激发起大家的好奇心、创新力,让文化交流不断丰富两国之间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