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编织梦想的年纪,而我的艺术之梦就是从童年开始的。1968年,我出生于河南通许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受家庭教育影响,从小就爱唱爱跳,特别崇拜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等著名艺术家。12岁时我进入河南省通许县豫剧团,是从几十个人中挑选的6人之一。当时学戏并不被看好,但开明的父母却十分支持我。母亲曾在剧团待过,但没有成为专业演员,我从事艺术行业或许也是圆了她的梦想。进入剧团后,我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并很快登台演出。先后演了《三哭殿》《红灯记》《打金枝》等剧目,其中《打金枝》还在开封地区获了奖。我在通许县豫剧团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却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艺术工作的信心。
1989年,我从郑州市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分配到郑州市豫剧二团工作。在那里,我遇到了时任团长、常香玉大师的亲传弟子虎美玲,之后虎老师正式收我为徒。我进团后演的第一个角色是《三哭殿》中的长孙皇后,虎老师说光让我演老旦有点可惜,于是就开始教我演闺门旦。在虎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大祭桩》《花木兰》《抬花轿》《义烈女》等古装戏。最难忘的是和虎老师同台演出全场《花木兰》《大祭桩》等“常派”经典剧目。我一边演戏一边仔细揣摩老师的表演,并时时向老师求教,这使得我的业务不断进步。为了演好《大祭桩》,我跟着虎老师反复揣摩和体会,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反复锤炼,最后把膝盖都跪烂了,虎老师说我是学戏最投入的一个。1999年我凭借这个戏荣获河南省第一届青年演员大赛第一名,2002年又荣获原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地方戏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我体会到,没有台下的辛苦和汗水,就不会有舞台上的光鲜和亮丽;没有平时枯燥单调的训练,就不会有舞台上的一鸣惊人。
《大祭桩》
《花木兰》
1999年,河南豫剧院三团排演现代戏《香魂女》,我饰演女二号环环,从此,我走进了豫剧现代戏表演的领域。当我真正开始《香魂女》排练后才知道,现代戏的表演非常具有挑战性。在我从业的前二十年间,一直以继承、模仿为主,而真正开始创造角色是从演环环开始。为了演好这一角色,我创造性地把古装戏的许多程式运用到现代戏生活化的动作之中。如第四场环环夜里逃走时,由于天黑路生,加上内心的极大委屈和悲痛,她走起路来脚步不稳、似疯似痴。我就用了戏曲中的滑跪、小翻身、乌龙绞柱、串翻身等,表现环环的紧张害怕、孤独无助。同时,在唱腔上我化用气声的发声技巧,并适当运用花腔伴奏吟唱,让自我和角色完全融合,终于实现了从“模仿”到“创造”的巨大转变,成功塑造出一个不一样的环环。
《香魂女》
古装戏注重程式运用,现代戏注重心理体验;古装戏重模仿,现代戏重创造。《香魂女》实现了程式化与生活化的完美结合,让豫剧现代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0年《香魂女》荣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回到河南后省政府又进行了嘉奖,给我记大功一次。2004年我又凭借《香魂女》荣获了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香魂女》
2018年,河南豫剧院三团决定排演《重渡沟》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内容是根据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马海明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主要反映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传统的粗放发展与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矛盾,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剧中,我演女一号马海明的妻子关长荣,一个泼辣干练、快言快语的人物。剧中高潮是开发重渡沟出现资金链断裂时,关长荣将城里唯一的房子抵押出去支持丈夫工作。开始我找不到人物的心理基础,无法理解她的举动,于是我主动与关长荣本人交流,一见面她就拉住我的手不停地诉说。
我问她为什么放弃城里的生活,跟丈夫一起到山沟里。她说,我既然嫁给他了,他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他做什么事我都要支持他,不能让他作难。而且家里的事我全包下来,不能让他因为家里事而影响工作。说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她为何把城里的房子抵押出去支持丈夫。这个人物形象也就一下子出现在了我面前,她是那样的质朴,那样的真实,那样的感人。
最终,《重渡沟》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我凭借关长荣这个角色获得了第30届“白玉兰最佳配角奖”。
《重渡沟》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艺术唯一不变的是新。2023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在江苏昆山举办全国戏曲演员会演(生行、旦行),我以豫剧《义烈女·玉陨》和《朝阳沟·上山》两部作品参演。两个折子戏一古一今,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两段戏都是对经典剧目的重新演绎,体现了经典与时代的结合。尤其是《义烈女·玉陨》一折,是我根据近三十年前虎老师亲授我的初演版本,结合我这么多年的艺术实践重新创造的。最大的改变是将故事发生的地点由原版的法场改为公堂,同时在唱腔、话白、音乐等方面都进行了丰富。特别是充分展示了戏曲的基本功,表演的戏曲化、舞蹈化程度更高,这样一来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清晰,人物情感更加丰富,人物形象也就更具有了现代性,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真正实现了对传统的现代性转化,让经典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最终,我凭借这两个折子戏荣获了“新时代中国戏剧(旦行)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朝阳沟》
《义烈女》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我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党和人民给予了我很多,社会和观众给予了我很多。我将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进一步深入生活、走近人民、回报社会,多为民演戏,为民多演好戏。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努力将民族艺术不断地传承下去,将中华文化不断地传播出去,为赓续民族文化血脉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