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民永和》新闻发布会在辉县召开

微信图片_20240702163445.jpg

电影《人民永和》新闻发布会暨筹备座谈会现场

7月1日,电影《人民永和》新闻发布会暨筹备座谈会在辉县市太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召开。原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赵钢,河南省影视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副秘书长张明明,新乡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靳开伟,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辉县市委书记李继游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郑州市赢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冠军、《人民永和》电影制片人张喜芝等相关创作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新乡市辉县的老书记郑永和从六七十年代起,为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带领全县人民修路架桥凿涵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他离休后,还带领老干部服务队17年如一日,帮助山村根治病虫害,植树造林,并成功修建“益民洞“水渠。至今,这些路、桥、涵洞、水库等工程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发布会上,郑永和的家属代表、曾经的同事张唐、郑才以及电影的主创人员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筹备情况;与会领导和嘉宾分别围绕着电影《人民永和》,从剧本创作、拍摄艺术、影响层次等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微信图片_20240702163450.jpg

原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赵钢(左二)参观郑永和主要事迹展

赵钢对该电影给予了期待和建议。他说对郑永和的纪念,要通过文艺作品展示时代精神,对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有一个形象的把握。要把这段黄金时代记录、传承下去。不仅仅是写郑永和,也是写这个时代。这个时代需要郑永和精神。因此在创作中要深入生活,写出一个真正的郑永和。既尊重历史,又不拘泥于具体的事件。虚实结合,有所创造。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郑永和以人民为中心、敢于负责、敢于承担的精神。

张明明在发言中表示,郑永和同志是毛泽东时代“县委书记的模范代表”。他与焦裕禄、杨贵并称为“县委书记三杰”,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是河南的宝贵财富,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要通过电影的艺术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郑永和同志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学习他、纪念他。这不仅是对郑永和同志的深切缅怀,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诠释。希望电影《人民永和》的制作团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将郑永和同志的事迹和精神进行精准表达。用镜头捕捉那些感人至深的瞬间,用画面展现那些艰苦创业的场景,用音乐烘托那些激动人心的氛围。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郑永和同志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为民情怀。

微信图片_20240702165544.jpg

微信图片_20240702165550.jpg

李继游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了感谢。他说,辉县的工业发展起步于郑永和。辉县作为河南的的十八罗汉之一,也是得益于郑永和时期的贡献。郑永和在六七十年代,带领全县人民治山治水、修路架桥,苦干、实干,创造出了“三通“三成”的奇迹,十年间三创全国公路隧洞长度的最高纪录,先后在5条大山洪河上建成了中小型水库19座,因而赢得了“辉县人民干得好”的美誉。到了晚年,他仍带领辉县老干部服务队重上太行深山区,根治虫害、开山铺路、开渠引水,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974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闻纪录片——《辉县人民干得好》,使辉县一夜之间享誉神州大地。在“辉县人民干得好”精神的激励鼓舞下,辉县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不同任务面前,都以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业激情,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先后涌现出张荣锁、裴春亮、范海涛、赵化录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代表,演绎了一部又一部华彩乐章,使共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人民永和》电影创作团队群策群力,充分发挥站位高、视野宽、专业强的优势,用鲜活的镜头和精湛的艺术,充分挖掘“人民永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做为制片人和主创方面的代表,郑州市赢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冠军表示,我们将融入生活,深入第一线,深入到老书记工作过的山山水水,力争用简洁、生动的电影语言,来讴歌老书记心底无私,全心为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高尚品质,展现出老书记郑永和忠诚党的事业、一切为了人民幸福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早日将电影《人民永和》搬上银幕,让老书记的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