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妈糊制作技艺

09.jpg

10.jpg

妈糊是鹿邑县及豫东一带主要早、晚餐粥类的代表之一,因其色白如奶,滑润如糊,当地称“奶”为“妈”,故名“妈糊”。《鹿邑县志》载:“秦代以后,苦县(鹿邑)因李耳而名扬天下。唐宋时期,帝王常来县谒祭李耳,使妈糊等因此而兴。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鹿邑妈糊以当地的笨黄豆为主要原料,小米为辅助原料,经过浸泡、石磨磨浆,黄豆浆放入加厚生铁地锅,大火5分钟转中火15分钟烧开,按5:3的比例倒入小米浆,木勺顺时针快速搅拌均匀,小火闷15分钟左右后,即熬制成色白如乳、细腻无渣、滑润如脂的妈糊。熬成的妈糊一般放于保温木桶中,饮时再佐以咸面黄豆,不用勺筷,以陶瓷碗打圈啜饮,饮后碗净如洗者为上品。妈糊是鹿邑县餐饮文化的代表和符号,是当地百姓文化认同的一个载体,具有典型性、区域性、独特性等特征。

11.jpg

12.jpg

2021年,鹿邑妈糊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