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覆面和“圭”在这儿

走近商丘永城王庄遗址,探秘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07.jpg

墓葬间“有意打破”的独特现象

08.jpg

玉覆面(局部)

09.jpg

出土的成组石圭

10.jpg

王庄遗址出土的玉器(王庄遗址考古队供图)

5月17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跟随“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集中采访团来到了永城王庄遗址,在考古现场,依然可以清晰看见布局清晰、墓葬之间“有意打破”的独特现象,反映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较为罕见的独特葬俗。同时,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地出土了数量丰富的玉器、石器、绿松石及陶器等,令人印象深刻。

墓葬间独特的“有意打破”现象

2023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王庄遗址展开正式考古发掘。

“永城王庄遗址是首次在河南境内发现的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永城王庄遗址项目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告诉记者,在王庄遗址考古发掘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一处大汶口文化墓地。

朱光华介绍,从目前的发现来看,该墓地墓葬间的“有意打破”现象,是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最为独特的葬俗。简单来说就是,后人在营建墓室时会有意挖开早期的墓穴,并保留早期墓主的骨骼及随葬品,再次埋葬新的逝者,从而形成上、下两层墓葬墓主骨骼相叠,两墓随葬品连续堆放的奇特景象。这种葬俗目前在其他大汶口文化遗址还没有见到,是史前时期王庄聚落群体特性的文化表现。

这儿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另外一个是在ⅣM6竖穴土坑墓中发现由23件玉器或绿松石片组成,形似玉覆面,这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玉覆面。”朱光华介绍,墓主用玉璧遮挡眼睛,在五官、前额等处都有玉片覆盖,是一组比较完整的玉面,并且有覆盖眼睛的情况,跟商周时期的玉覆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另外,在墓葬区还出土了成组石圭和丰富的陶器和玉器。发现的成组石圭和商周时期的玉圭功能相似,形式有尖首、平首两类,属于礼器,专家认为这是迄今国内考古发现最早的圭。

同时,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陶器四五百件,可以确定为大汶口文化,同时带有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南方地区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因素,但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地方风格,代表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豫东地区的一个新类型。

当前,永城王庄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周通表示,今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8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去年发掘的墓葬区,了解墓葬区的边界和分布情况。“另外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大汶口时期的居址,墓地找到了,居址在哪里?这也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王庄遗址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遗址的发掘对揭示豫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史前社会礼制、探讨中原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今年3月,永城王庄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