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郑州画院(郑州美术馆)
■协办单位:郑州天外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时间:2013年11月9日—11月16日
■地点:升达艺术馆(郑州市城东路与顺河路交会处向南200米)
王三友简介
民革党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中国书画》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人民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王三友书法诸体皆能,尤擅章草。其章草潇洒俊逸、儒雅疏朗而又古朴内敛。王三友将书法诸体进行融通,体变而迹存,草有篆隶古韵,隶带篆趣与草法,别出新意而又耐人寻味。书法作品曾参加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首届青年展、二届兰亭展、草书大展、正书大展等20余次。曾获全国首届草书大展提名奖,第二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首届“普洱茶”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等。在多家专业报刊有专题评介及论文发表。《中国当代书法篆刻家大辞典》等十余部辞书有收录,出版有《王三友书法作品集》。1999年被评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6年被评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9年被评为“四个一批”优秀人才,被誉为“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诗人、书法理论家”。
宋野岩简介
1972年生于山东省商河县,199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中国画专业,师从范曾、陈玉圃、谢冰毅、王澄诸先生,现为郑州画院(郑州美术馆)专业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
野岩是我看好的青年画家。他有足够绘画才能,书法也很好,笔下线条有逸气,整个画面有空灵之气,山水、花鸟都有过人处,以他目前的谦谨与努力,前路当未可限也。
我一向主张热爱并躬事国画的年轻同道们,多向传统讨生活,深入研究一下前贤的艺术来路,找到自己与传统的那个最契合点。有人入手就学黄宾虹或者八大山人,不是说不可以,但他们是高秋老树上长熟了的红果,甜则甜矣,我们吃了后却不仅没变成果儿那样红,还容易为了所谓的虚荣或面子,搞些红妆料涂染双腮以招摇画坛,最终自己还是个苍白的底儿。许多悟性很好的年轻道友就这样给毁了,陶渊明所说的“总角闻道,白首无成”,移用到这里,倒真有点合适。
我们要学就从树根学起,看看一棵树是怎样从四处吸收养料与抗击冰霜的。在学画的道路上,方向正不正,法子对不对,要紧得很。一味下憨功夫或者总是耍小聪明,都易使人迷惘。另外还要懂得“却早誉”,早早地就获了奖成了名,尤其在当下社会,早早地作品就能换不少钱,对一个有潜力的画家,未必是好事。好画家不能整天活在金钱与美言的泡沫之中,反倒要多受点颠簸,才会有参天之望。《颜氏家训》里有这么一段话:“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画家之成,亦焉佛。
野岩的从艺心态很好,有工资领,不必为生计急急奔命于江湖;身为美术馆的专业画家,又有充裕的时间用以临摹、创作及交游。他的画有幽静清逸之气,与其性情有关,走近野岩,你会发现他的敏感与细腻,但绝不小气。他有许多真诚的朋友,这是他的率真恳切换来的。他体格瘦劲而不寒俭做事利落而不古板。他的画正是如上,他方方面面整个人的综合与融洽,画与人是凿合的,而不是错位的。这很关键,也很难得。在我的印象中,静若半千,冷若渐江,逸若雪个,清幽若玄宰,还有弘一书法的空寂和怀素《小草千字文》的古淡,都是大不易至之境。野岩既然大体上选定了这个方向,便须再深入地炼技炼心,恶补一下读书,坚定地走下去,走出韩昌黎诗所描绘的“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的境界来。
文/谢冰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