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纵观一路走来的电影《王的盛宴》,怎么看都有点悲剧的宿命味道。《王的盛宴》先是导演陆川和星光国际合作的片子,后来理念不同分道扬镳,结果星光国际找李仁港来拍的《鸿门宴》已成为一年前的旧片,《王的盛宴》还没端上桌。原本准备暑期档上映,结果遭遇无限期延后。最近,导演陆川在微博里吆喝“春天来了”,随后片方揭晓《王的盛宴》的档期是11月29日,但没几天,冯小刚的《一九四二》也宣布将在11月29日公映。昨日,本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陆川。
关于故事——不仅是“鸿门宴”的前前后后
说起和星光国际“分手”的原因,陆川坦言是因为观念不一样,“他们感兴趣的是‘鸿门宴’这一件事,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从楚汉相争到刘邦君权的兴衰这个过程的事,而不仅仅是这顿饭的前前后后”。
陆川也表示,鸿门宴将会是电影中的一个重点段落,但他会拍一些常人不会去想的东西,“这是一场宴请,所有的人都不能够带武器,樊哙冲进去想救刘邦时,手里为什么能拿着一面盾牌?另外,《史记》里项庄舞剑,项伯也站起来拿了一把剑对舞,那他的剑又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有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史书中对于项羽是‘自杀’还是‘被杀’都有不同的描述,更何况身处现代的我们呢?我想站在这个历史的现场,去讲出我对这些故事、这些疑团的理解”。
关于历史——尽量注重细节还原现场
拍历史片需要小心翼翼,如果忠实于历史,观众会说你没有创作,墨守成规,如果自己发挥,观众又说你不尊重历史,小到一颗“路人甲”的扣子都得小心,要是不小心把明朝的款式弄上去,导演就等着在微博上挨骂吧!
陆川说:“我尽量在电影里注重历史细节,比如说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披什么样的盔甲、吃什么样的东西、怎么走路……我们都会力求还原历史,但这些毕竟是建立在资料考据上的,我们国家的历史资料其实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断片。电影是艺术方面的创作,我们竭尽所能去还原这些历史上的现场,但是从中讲述的故事,却是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的,它是从《史记》等史料中演绎、改编出来的,但是这不是在把《史记》一页一页地翻给你看,所以我不会惧怕挑剔。”另外,陆川强调,有讨论和质疑都是好事,“就像《南京!南京!》那样,你的作品触动到他们的内心了,所以才会有感而发”。
台词究竟是文艺还是通俗?这也是个问题,在陆川看来,台词设计一要考虑观众能不能接受,二要考虑到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其实就算是古代,百姓们讲的都是方言,而读书的当官的人,则会讲官话,项羽贵族出身,说话讲究,刘邦说话就比较粗俗,现在已经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觉得,电影里的台词都是成立的,而且也没有笑场的地方。”
关于竞争——希望两部片子都能有个好票房
《王的盛宴》和《一九四二》撞期是近期的热点,从原计划的今年7月初上映,一直推迟到11月29日。关于公映日期方面,陆川和冯小刚的态度一致,那就是11月底还不算贺岁档,“应该是贺岁档的前菜,《王的盛宴》和《一九四二》其实都是在讲一段历史,这么接近的片子安排在一起上映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希望两部片子都能有一个好的票房回报,让大家这一年别白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