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懒渣风味独特,是淇县名食。《马氏家谱》记载,马氏一族从明代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淇县,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马氏传人马芳有碑记载,马氏一族以制粉为业,传承至今。
马氏懒渣以上等红薯为原料,辅以矿物质水、秘制天然配料、食盐,制作工序包括红薯加工成淀粉,要求淀粉纯净;下粉条:用传统方法手工漏勺下粉条,用沸水煮熟,既不能生,也不能太熟,水温也不能太高;和料:用矿物质水、红薯淀粉、秘制天然配料,食盐搅拌压制成型;在阴凉处凉透。成品外观晶莹、白中透亮、油性十足、口感温润,呈灰黑色,有弹性,形状不规则,具有浓厚的传统口味。
2015年,淀粉食品制作技艺(马氏懒渣)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