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灵宝刺绣)

19.png

刺绣,民间亦叫“扎花”,历史悠久。传说早在春秋时期的虢国宫廷里,已经能够使用连环针法,绣出龙凤图纹,并形成了虢绣。宋朝时虢绣技艺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并走出宫廷,进入农家。灵宝刺绣的图案纹样大多采用喜庆、吉利的象征寓意,或是通过谐音,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尤以“连生贵子”“百鸟朝凤”等为代表,表现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灵宝是戏曲艺术之乡,戏曲中的故事情节、服装、色彩和人物造型,也被直接或间接地移植到民间绣品中。最突出的内容是爱情故事,如《拾玉镯》《柜中缘》《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均被姑娘们精心绣制在荷包、枕头顶、门帘、帐沿、被面、床沿上,绣出的男女人物形象朴实纯真,色彩艳丽明快,寄托着姑娘们对爱情生活、美满婚姻的喜悦心情;妇女们给子女绣制的童帽、兜肚、布老虎、香布袋等,更是倾注了全部的母爱。

20.png

2011年,刺绣(灵宝刺绣)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