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内黄县一带有春节挂灯笼、小孩挑灯笼,和姥爷、舅舅给外甥送灯笼的习俗,为内黄灯笼画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内黄灯笼画源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在灯笼、年画的基础上,选用当地盛产的芦第杆、高梁杆为扎制骨架,经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最后在骨架外贴上特制的小型木版年画,制作出正方形、六边形等灯笼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刻版以梨木、杜梨木为主,线条精细留长,图案生动自然。采用平面构图,画面饱满对称、紧密、上下实,留白较少,装饰性强。题材采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时事等,主要流传于内黄县马上乡东四牌村及周边地区。
2021年,灯笼画(内黄灯笼画)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