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尼梯田:刻在大地的诗行
彩云之南,哀牢山下,红河之畔,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千百年来,在这个曾经人迹罕至的地方,他们遵循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法则,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采用最传统的农耕方式,竟然在起伏连绵的山坡上,开垦出约100万亩的梯田,宛如大地的艺术品,被大自然收藏。
-
劳动成就最美弦歌
肯定劳动、赞美劳动是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
-
揭开古人类生活的更多谜底
“西南地区的旧石器越来越多,长江流域日益支撑起史前考古的新天地……祝贺!”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后,一位考古人在朋友圈发出这样的感叹
-
文明的刻度,让世界记住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
二〇二四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等10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
几十年来,我在不同场合、无数次地聆听《黄河大合唱》,每次都会不由自主地眼含热泪。唱到《黄河怨》,许多人挥巾拭泪;唱到《保卫黄河》,全场激情澎湃。每一曲完毕,观众总报以热烈的掌声。父亲冼星海如果能看到这些,心里该多高兴啊!他的一部《黄河大合唱》,可以顶千军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