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见非遗】国家级非遗——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
“绞胎瓷”又名“透花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瓷泥采用独特的绞胎手工技法相间揉合制胎成型、焙烧而成。其源于唐,兴于宋,千余年来在河南省焦作境内世代相传,因主要产于焦作当阳峪窑群区域,故俗称“当阳峪绞胎瓷”。
-
河南歌舞演艺集团 “六一”少儿专场晚会在郑精彩上演
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的要求,由河南省文化厅、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歌舞演艺集团主办的“六一”少儿专场晚会于5月29日在河南省人民会堂隆重举办,整场晚会有来自全省各地400余名少年儿童参加演出。
-
【豫见非遗】“豫剧五大名旦”马金凤: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马金凤的声腔以豫东调为主,融合了祥符调、豫西调的基本特点,具有高亢、明快、清新的特点。其演唱以小嗓为主、大嗓为辅。声音坚实、柔韧,吐字清楚;表演细腻、洒脱、生动逼真。她根据自身条件和剧种的地域特征
-
阿富汗珍宝“搬”郑州啦
5月25日上午,曾遭受炮击、无奈出国避难的231件阿富汗异域珍宝首次来到河南,将在郑州博物馆展出45天。流光溢彩的黄金王冠、镶满绿松石的黄金宝剑、华美的黄金项链……这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
【豫见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郭泰运
郭泰运(曾用名郭太运),汉族,1925年出生,开封县曲兴人。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郭泰运13岁入开封城最著名的门神(年画)作坊之一的“云记老店”(店主刘子云)做学徒。店内的门神领做师傅李景运
-
【豫见非遗】“耍灯魁首”:国家级非遗苏家作龙凤灯舞
苏家作龙凤灯舞的形成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为了在“大耍灯”习俗中夺魁,苏家作人毋黑旦(大名不详)根据民间龙凤呈祥、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游戏凤等传说故事,大胆地将“凤灯舞”融进了“龙灯舞”,融合为“龙凤共舞”节目,一举夺得博爱县大耍灯年的“耍灯魁首”。自此苏家作人创作的“龙凤灯舞”名扬博爱县城及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