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缘何成“竖店”
传承与发展的流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堪称取之不竭的影视富矿
-
“文博热”成为暑期旅游新亮点
近10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以平均每年200多家的速度持续增长,可每逢暑期,热门博物馆为何总是“一票难求”?一些博物馆门票往往在预约系统开放的瞬间就“秒光”;即便有幸预约成功,进馆后往往还得面对“人满为患”的挑战。
-
微短剧竞争升级 郑州如何破圈
日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争取到2027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
馆城共生 “博”贯古今
随着技术赋能与需求变革,博物馆已从庄严的殿堂大步走进城市的烟火日常,它不再仅仅保存过去,更积极地参与着当下。在游客“为一馆,赴一城”的热潮下,博物馆正在重塑文化空间价值,催生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成为赋能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
植根中华文化 擦亮文化名片
“甲骨千年 见字如面”——香港中央图书馆展厅里,当人们的目光与3000多年前的甲骨刻痕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油然而生。“甲骨文令我更深刻明白我是炎黄子孙”“甲骨文了不起,伟大的汉字”……观众在留言簿上朴素而真挚的话语,恰是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的生动注脚。
-
音乐节,人文经济的“年轻叙事”
为爱好买单,为快乐投入,年轻人正用“敢想敢追的热爱”和“说走就走的旅行”,激活经济发展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