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正变得更加开放多元
博物馆有两套系统:以收藏、保护、研究为核心的“内在”系统与以展示、教育、传播为核心的“开放”系统。在博物馆近一个半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大家越来越重视两套系统的协调发展,从而共同服务于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就是这种趋势。
-
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添魅力
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上演了一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盛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让“云看展”、线上演播、数字文创、沉浸式体验等文化新业态加快发展,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
-
让影视与文旅双向奔赴
用一座城赋能一部剧,在一部剧里读懂一座城。只有二者在精神上彼此契合、相互成就,作品才能气韵生动,这样的诗和远方才让观众心生向往。当我们在热烈讨论“影视赋能文旅”的同时,也不妨转换视角,推敲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如何助力影视创作,让影视和文旅展开一场“双向奔赴”。
-
95后导游王钰: 中国历史文化故事这样讲
打开《百家讲坛》,选择“巨鹿之战”那期节目反复观看——对于26岁的导游王钰来说,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在工作前夜为自己“加餐”。“只看一遍是很难记住的,”王钰告诉笔者,“像这样的节目我会反复观看,回顾经典片段,弄清历史故事的细节和要义,为游客提供更专业的讲解。”过去一年,她以“西安导游‘芥末’”的身份,一边在线下带团,一边做线上导览直播,带领游客和网友走进陕西西安的唐华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景点,在抖音“圈粉”超过420万。不少网友直言“以前我以为导游就是带路的,没想到听她讲解这么长知识”“‘芥末’让我有了去陕西旅游的冲动”。
-
人们爱逛的动物园变了
动物园的发展和转型,折射出人们对于人与动物关系认知的变化。最初,动物园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那些难以接触到的动物的好奇心
-
古镇文旅不能没有灵魂
一些地方为开发古镇文旅,对老建筑、老宅子、老街区缺乏珍爱、尊崇之心,大拆大建、拆真造假,让人读不出历史、闻不见古香,假古镇令游客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