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时代,该怎样看待学习?
人工智能来势汹汹,一些年轻人在网上发问,“学什么最有用”“刷题还有意义吗”“大学生还要写论文吗”……面对人工智能这一似乎没有能力边界的新事物,部分年轻人难免有本领恐慌和危机感。
-
朗读中聆听文字的回响
上学时,语文课本的课后练习常有这么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么叫“有感情”?最近,一名初中生在网络上分享自己朗读课文的视频,神情投入、感情饱满,让人直呼“把课文念活了”。不少网友加入这场热潮,用朗读再现、演绎课文,语文的魅力具象化。
-
从商业空间到文旅场景
“以商业消费、产业链群链接赋能地方文旅,并用丰富的消费场景和高品质体验黏住大客流,进而将人员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增量和留量,商业品牌与中部大省正书写双向奔赴的新故事。”
-
博物馆的“容量”与“能量”
拓展展陈空间,突破博物馆建筑的有形边界,让更多藏品走出库房、融入生活、走近大众,蕴藏巨大潜力与可能
-
从“很古朴也很时尚”中读懂中国
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期间,看到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等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保护得好,而且焕发时代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感慨,“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
考古从“考骨”开始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留下了无数痕迹,骨骼是其中最神秘且富含信息的材料之一。人类骨骼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帮助我们打开通往过去的大门,窥见祖先们的生活。由此,考古与“考骨”结下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