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守护“记忆里的中国”
深入挖掘文献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做好保护和利用的“后半篇文章”,使其走近公众、服务社会,做到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应成为保护利用的重要目标
-
国际一流博物馆如何建成?
如何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5月29日,第五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以下简称“‘三三角’博物馆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会上,“格局”“叙事”“体验”“运营”“联结”等成为国际一流博物馆建设的关键词。
-
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河南洛阳城南,崖壁窟龛密布,近11万尊造像、2800多块碑刻题记、近80座佛塔……历经1500多个春秋的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
在洛阳感知历史回响与文旅新章
洛阳是中国著名大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历史上被称为中华“神都”。
-
让“梅花”绽放在观众的心坎里
国家级戏剧评奖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厉行改革,重申戏剧的人民性和艺术性,努力推动戏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
-
博物馆,边界在延展(大数据观察)
观众在苏州湾博物馆参观“河南博物院藏青铜器精品展”。此次展览共展出夏商周文物140件,是博物馆之间促进文物资源共享的一次生动实践。张锋摄(影像中国) 5月17日,参观者通过VR(虚拟现实)设备游览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摄 今天的博物馆,是什么样子?从汉阙到越剧,主题丰富多彩;通过数字技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让文物跃然眼前;增强互动,丰富体验,解锁更多“打开方式”。博物馆正延展自身的边界,以“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态亲近着大众。 国家文物局最新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年均新增200多家博物馆;截至去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达91.46%;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