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式”打卡博物馆,在文物的静默中寻找共鸣
从沉浸式逛展到“情绪文创”产品出圈,博物馆的参与式浪潮正在不断创新。新的尝试来到了博物馆以外的空间,快闪、夜游活动、文创市集甚至剧本杀,通过社交场景结合文旅经济的同时,博物馆的社会角色也愈发深厚。
-
观展无障碍 更有获得感
2022年5月,天津启动博物馆文博手语研究培训项目,天津市首个博物馆文博手语研究培训基地揭牌,越来越多热心人士加入其中。2022年7月,天津市文博手语讲解推广人员培训(第一期)开课。到了2023年,培训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文博延伸至文旅领域,天津市的博物馆、纪念馆、旅游景区、文化馆、区级残联组织等38家单位、50余名志愿者和员工踊跃参与。截至目前,天津博物馆志愿者已有100多人次参加手语培训。这些手语志愿者在天津市文旅行业推广手语服务,帮助更多听障人士提升文化体验,增强他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
让中国古典文明不断滋养和启迪现代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文明多样性,以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思想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文旅推介须把握好“度”
“五一”假期回老家,与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攀谈,了解到吸引他们千里奔赴的,除了人文风物,还有家乡干部的卖力吆喝,“感觉很真诚、很好客,打动了我。”
-
文化贸易扬帆出海正当时
当下,促进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选择。
-
细品文创有“回甘”
吸引人的,何止“文创里的马克思”。如今,不少博物馆、展览馆、出版社、景区等,在文创产品上推陈出新。很多人爱上文创里的设计,还有不少人喜爱文创产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