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是郑州?一场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背后的城市答案
9月22日至24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广播电视局、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和红果短剧承办的“2025·郑州 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即将在郑州开幕。昔日商都,为何成为新晋行业“竖店”?这场行业盛会又为何落地郑州?不妨跟着记者的脚步,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一探究竟。
-
古韵中原,“中”得很!
河南是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美誉。从《唐宫夜宴》火爆出圈,到借助科技力量延续龙门石窟千年佛窟生命力;从开封清明上河园一票难求,到洛邑古城成游客“心头好”……
-
河南话里的文化记忆
河南,古称中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内涵和影响力。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讲的方言,被称之为河南话,它以洛阳、郑州、开封等地方言为代表,在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河洛文化 森罗万象
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文化为主干,以汉魏唐宋为内容,以古都洛阳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为特征,文化传承范围广泛,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延伸。有专家这样概括河洛文化
-
跟随杜甫“梦回”洛阳
初秋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人气火热,“梦回洛阳——唐代东都文物精华展”一亮相就吸引了许多观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王飞说:“成都与洛阳,一为‘天府之国’,一为‘千年帝都’,两座城市在唐代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与开放包容。‘诗圣’杜甫是连接成都与洛阳的文化纽带之一。”
-
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中国最早木棺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出土中国最早乐器实物骨笛而备受关注的贾湖遗址,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突破。考古人员新发现多座墓葬内存在木棺,表明作为中国古代礼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棺椁制度在8000多年前已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