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件白衣彩陶盆,把中国锔补工艺历史向前推进4000年
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该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件精美的白衣彩陶盆,它的出土把中国锔补工艺历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
-
探源5000多年前的“长三角文化圈”
五月江南,烟雨蒙蒙。在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南京博物院寺墩遗址考古工作队正争分夺秒地开展太湖地区史前文明探源,雨天在库房内整理文物,晴天在墩体上野外发掘。近年来,工作队考古发现的一系列新成果,为讨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发展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
封埋千年的西汉“顶奢”食谱长什么样?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龙介绍,虎溪山一号汉墓的墓主是西汉第一代沅陵侯吴阳,这里出土了1300余枚简牍,其中包括记录当时各种肴馔制作方法的简牍300余枚、约2000字,后被简牍整理者命名为《食方》。
-
敦煌西夏石窟的历史面貌与独特贡献
敦煌石窟发展到西夏时期,呈现多元艺术并行的新面貌。保存在敦煌石窟中的西夏壁画艺术,与黑水城艺术品的主体部分同属于西夏的作品,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和认识西夏历史与艺术的“双璧”,是记录西夏王朝的珍贵“形象历史”。从数量来说,敦煌西夏壁画无疑占据绝对优势,加之敦煌洞窟不可移动、保留相对完好,具有历史原始性,因此更能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
书院街墓地:拆迁工地下的商都贵族大墓
郑州商城是商汤亳都之地,在中国考古学史及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研究中享有很高的地位。郑州商城发现近70年来,考古工作虽然硕果累累,但考古人孜孜以求的商代高等级贵族大墓始终觅而不得。书院街墓地的发现,弥补了这一缺憾,并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龙门石窟洞窟墙壁内首次发现石刻造像
来自龙门石窟研究院的最新消息,为配合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加固维修保护工程,考古人员对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内的填充物进行清理时,出土了较多精美遗物,并发现石刻造像和建筑构件80余件,这是龙门石窟首次在古代维修工程的墙壁内发现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