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余件文物在江西展出 展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精神风貌
3月8日,国际妇女节主题展览“风尚与变革——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在江西省博物馆开展,170余件文物展中国女性芳华。
-
沈阳故宫以86件(套)院藏龙纹文物阐释纹饰里的中国龙
3月8日甲辰龙年“二月二”来临之际,沈阳故宫博物院龙年特展“祥龙启运——沈阳故宫院藏龙纹主题展”8日在沈阳故宫飞龙阁、翔凤阁开展,86件(套)院藏龙纹文物展现龙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中国龙纹的发展由简到繁,由抽象到具象,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多元融合过程相统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审美、工艺、智慧的凝结与体现。本次展览从“合和之美”和“吉祥之美”两个单元,通过服饰、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等各类文物,阐释纹饰里的中国龙。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清掐丝珐琅夔龙纹亭式熏炉”,此炉为清宫原藏珐琅器中体量较大的一件。记者 韩宏摄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晓丽介绍,龙纹是中...
-
贾湖笛音越千年
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贾湖遗址博物馆“骨笛”展厅,点击屏幕,可依次观看演奏家使用出土骨笛吹奏《沂蒙山小调》《梁祝》等曲目的影像,笛声古朴悠远,引人遐想。视频中的骨笛出土于贾湖遗址,笛音穿越8000多年时光。
-
洛阳龙门唐代香山寺遗址发现天竺高僧墓塔
2月29日从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3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获悉,洛阳龙门唐代香山寺遗址考古发掘的两处建筑基址(1号、2号)皆为僧人墓塔塔基,其中,2号推断为入唐的天竺(印度)高僧地婆诃罗的墓塔遗存。 资料显示,由天竺入唐的高僧地婆诃罗,修行高深,在长安、洛阳翻译逾十部佛经,深得女皇武则天尊崇。地婆诃罗圆寂后,武则天十分悲痛,敕令将其葬于“伊水之左,龙门山之阳”,即今天的龙门石窟东山南麓。地婆诃罗墓塔塔院后扩建为寺院,武则天将其命名香山寺。 图为香山寺所在的龙门石窟东山航拍图。 龙门石窟研究院 供图 龙门香山寺是唐宋时期著名的“龙门十寺”之一,与女皇武则天、大诗人白居易等有着密...
-
从“一片甲骨”到地下古城,在殷墟遥望一个王朝的背影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是殷墟遗址所在地。3300多年前商王朝在此建都,随着商王朝的灭亡,商都逐渐荒废,变成废墟被淹没地下,史称殷墟。 殷墟西行20余公里,即见山峦起伏,从山麓前伸出的低丘,犹如太行山伸出的双臂,形成一个箕形盆地,殷墟正位于盆地的出口处,面向的是一望无垠的豫北平原。殷墟还依偎着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洹河,这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小型水系。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也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立于洹河畔,环顾四周,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辉煌壮阔的伟大文明。 在殷墟...
-
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发现玉面饰 与西周时期“玉覆面”相似
记者29日从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3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获悉,该省永城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发现成组玉面饰,形制、功能与西周时期“玉覆面”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