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展演周】平舆丝弦道《德孝情》研讨会综述
11月20日晚,由平舆丝弦道非遗传承保护中心倾力打造的丝弦道《德孝情》作为“河南稀有剧种展演周”的第六场剧目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闪亮登场。根据“一戏一评”的安排,演出结束后,连夜召开剧目研讨会。来自北京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中国戏曲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
-
丝弦道《德孝情》诠释“德为重、孝为先”
11月20日晚,平舆县丝弦道非遗传承艺术保护中心排演的丝弦道《德孝情》作为“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活动”的第六场剧目在梅兰芳大剧院亮相。丝弦道是由曲艺的叙事体逐渐向戏曲代言体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清新淡雅,朗朗上口,雅俗共赏,让首都观众耳目一新,深受观众的喜爱,赢得阵阵掌声。
-
《孙安动本》、《王三善与苏三》研讨会在京举办
11月18日,河南稀有剧种展演周的第二场蒲剧《孙安动本》、第三场柳琴戏《王三善与苏三》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根据“一戏一评”的安排,演出结束的当晚,两个剧目的研讨会在二楼会议厅举办。来自北京的表演艺术家李法曾、音乐家左奇伟、青年评论家景俊美,来
-
《孝子张清丰》唱响孝道文化的赞歌
11月19日下午,由清丰县柳子戏艺术传承中心排演的柳子戏《孝子张清丰》作为“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的第四场剧目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剧以头炉烧饼为红线,贯穿了隋朝孝子张清丰头炉烧饼献双亲、举孝廉累召不仕、救慈母口吮脓血等孝亲敬老的故事,颂扬张清丰大孝笃诚的可贵精神,是一部彰显孝道文化的正能量作品。
-
四平调《小包公》谱写一曲闪耀人性光辉的颂歌
11月19日晚,由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倾力打造的四平调《小包公》作为“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的第五场剧目在梅兰芳大剧院闪亮登场。该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腔和念白富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深受首都观众的喜爱。四平调由豫东花鼓演变而成,后经过挖掘整理,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等的腔调发展而成,逐渐完善形成其特有的唱腔及表演风格。为花鼓曲调配乐,以六棱高胡作为领弦乐器,以梆子戏的打击乐器烘托气氛,取花鼓戏唱腔“四平八稳”之意,形成独具地方特色,是一种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剧种
-
河南:每年1亿元奖补基层文化中心建设
11月15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日前省财政厅、省文化厅联合下发《河南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省级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从2017年至2021年,我省每年设立1亿元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省级奖补资金。该专项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对革命老区、民族聚居区、贫困地区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助,对绩效评价优良的省辖市、县的奖励。奖补资金采取后补助的方式,由县级统筹用于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主要包括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设备购置和提供群众文化活动、文艺人才队伍培训、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建设、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按照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2020年前,各个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都要建成达标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全省4.8万个行政村(社区)中,已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有2.6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