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棉布印染技艺(捶草印花技艺)
捶草印花技艺是明、清、民国初期当地民间较普遍使用的一种印花技艺。当地农民把一种俗名“嵌棒棒”的野草——中药名叫“老鹤草”,夹在白布里,在平整的石头上用木棒槌锻打出液汁,使其叶脉纹路渗印在白布上,形成白底绿花的花布,用于缝制女性服饰。后来,人们又把矾用热水化开,对草样涂描固色,最后进行纯色浸染。捶草印花具体工艺流程包括布、采花草、选叶、摆型、夹布、捶打、清理草叶、固色、染布、晾晒、制作成型共11道工序。这样印出来的花布,花样呈暗红色,朴拙美观。 2011年,中原棉布印染技艺(捶草印花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中原养蚕织绸技艺(鲁山绸织作技艺)
鲁山丝绸分两种,一种是山丝绸,即用山上放养的柞蚕织(产)茧加工而成。另一种是家丝绸,用室内喂养的桑蚕茧抽丝织成。
-
装裱修复技艺(郑州市中原区)
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
-
装裱修复技艺(开封市)
古都开封素以文化名城闻名于世,宋以后虽几经沧桑,但书画之风一直盛而不衰。20世纪初,市区的书店街、土街、河道街、山货店街等揭裱字画店铺鳞次栉比。
-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又名“五香茶干”, 自明朝后传入朱仙镇王姓“玉棠号”制作,代代传承至今,工艺严格,风味独特,久盛不衰。
-
坠胡制作技艺(王氏坠胡制作技艺)
坠胡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主要作为戏剧、曲艺等演出伴奏工具。王氏坠胡制作技艺始于清光绪年间,沿袭三弦制作工艺,并有所创新,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